曾經的年味兒

說起過年,

人們往往感嘆:

如今的年味兒好像比以前淡了。

以往,剛一進臘月門兒,

彷彿就能嗅到濃濃的「年味兒」,

特別是把「灶王爺」送上天後,

年味兒更是一天比一天濃。

那什麼是年味?

年味兒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

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

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

是媽媽忙前忙后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

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

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

是不管認識不認識,

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

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

慶祝新的開始;

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

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

年味兒,源於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小年兒開始,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什麼時候做什麼、吃什麼,

都有民俗約定:

Advertisements

二十三,糖瓜沾;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推糜黍(磨面做年糕);

二十六,煮大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守一宿……

這樣一步步做起來,

才能品出年味兒。

年味兒,

映襯在忙碌的身影里,

粘貼在喜慶的春聯里,

洋溢在孩子的笑靨里,

蕩漾在綿醇的美酒里,

飄香在豐盛的佳肴里,

回蕩在「守歲」的笑聲里,

融合在精彩的節目里,

蘊藉在美好的祝福里。

年味兒是一年一度生活情感的大爆發、

親情友情的大團聚、

人生夢想的大展示。

年味兒還是闔家幸福的歡樂氣氛、

子孫圍坐桌前敬給老人的一杯酒、

窗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孔的一縷香、

媽媽忙前忙后張羅的一桌飯、

逛廟會看龍燈買糖果追尋童年的一場夢、

彼此見面問聲「過年好」的一份情、

Advertisements

家家戶戶門上粘貼的一種祝願。

年味兒是春節不可或缺的「調味劑」,

有了它過年才熱熱鬧鬧,開開心心。

沒有它過年就感覺不出味道,

體味出這種味道,

人們才有心靈里的期待、

追求上的滿足、

生活中的樂趣,

把濃郁的喜慶濃縮定格在年上,

然後來一個全年精神、物資集中爆發。

人們盼過年,

多半是盼著享受這種年味兒。

近些年,

年味兒在無聲無息地發生著變化。

以前物質匱乏,

人們大多想趁過年好好改善一下生活,

平常吃不到的東西,過年買;

平時沒有的新衣服,過年穿。

現在不同了,

過去過年才能得到的東西,

平時大都有了。

那時年味兒濃,

多是讓貧窮顯的,

貧困或不怎麼富裕的人們,

積攢了一年的力量,

讓年味兒一次性「濃」了一下。

這種年味兒,

不過是對「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的一種留戀。

如今,

人們已不再滿足吃好穿好,

開始注重過年質量、品味和精神享受,

人們不再勞累自己,

懂得如何讓身心歇息,

很多家庭把年夜飯定在了酒店。

一些傳統習俗也漸行漸遠,

串門拜年的少了,

電話、簡訊、電子郵件等現代拜年方式,

凝聚了節日的美好祝願。

時代在前進,

年味兒在變化。

現在,

不是缺少過年的味道,

而是缺乏對過年新理念、

新變化的認識。

年味兒的淡化,

映襯了生活的變化,

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彰顯了社會的進步。

年,告別了過去,進入了現代。

過年的生活被理想化了,

心中的理想被生活化了。

在生活與理想的交織中,

年產生了新的味道。

如今的生活,

幾乎天天像過年。

年味兒不是淡了,

而是更濃了,

濃得把人們淹沒在了365天的年味兒里,

只不過是過年時有點感覺不到罷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