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黃藥師一代醫宗黃元御

黃元御(1705年~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別號玉楸子,山東昌邑縣黃家辛戈村人,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醫學家,曾任清室太醫,被譽為「一代醫宗」。

書香世家 立志青雲

黃元御為明代名臣黃福十一世孫。他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小聰穎,超乎常人。少年時代,其父為之延請名儒於子遽先生為師,遍覽經史著作,希望他登科入仕,光耀門庭。黃元御也「常欲奮志青雲,以功名高天下」,渴望於仕途中成就一番大事業。他15歲即為諸生,18歲就中秀才,前途一片光明。

庸醫誤治 誓當名醫

正當黃元御躊躇滿志、美好的前程即將在他的腳下展開時,雍正十二年(1734),黃元御因讀書用功過度,突患眼疾,不得已延醫就診,卻遇上庸醫誤治,數年後左目失明,這無異於一個巨大的打擊。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清代科舉,五官不正者,均不能入仕。

Advertisements

命運多舛的黃元御沒有被挫折打倒,哀痛之餘在當地名醫、好友劉太吉的勸說下,發憤立志:「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濟人」,自此他放棄了學習多年的四書五經,師從鄉里名醫於司鐸,閉門謝客,晝夜苦讀,精研《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學經典著作,走上了棄儒從醫的道路。他廣泛涉獵諸家學說,並診病問疾,經過多年苦讀及實踐,他的醫術遠近聞名。

診治有功 出任御醫

乾隆十五年(1750),皇帝病了,幾經調治,不見好轉,太醫束手無策。時值黃元御遊學帝京,被薦到皇宮為乾隆皇帝診治,幾劑葯后,竟然病癒。於是,乾隆皇帝御筆題詞「妙悟岐黃」的匾額,以示褒獎,並留黃元御在宮中為御醫,還賜給他一副玉石象棋,一個楸木棋盤,黃元御因此有了「玉楸子」的雅號。從此,黃元御開始了供職太醫院的生涯。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巡遊南方各地,他作為御醫隨駕四方。

Advertisements

急流勇退 潛心治學

黃元御事君數年,制方調葯重視溫補調養,療效頗佳,正當他甚得皇上歡心時,黃元御卻認為自己「歷年多矣,元草未就,帝眷之隆,何可恃也」,繁庶的事務使他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去,也無法實現自己名醫濟世的夙願。所以,他放棄了御醫的高官厚祿,託故離開皇宮,回到了民間。從此,黃元御一邊潛心治學,一邊熱心地為百姓治病,成為一代醫學大師,實現了他不為良相即為名醫的夙願。

乾隆二十二年,黃元御在行醫、著述生活中因過度勞累,身體中虛,漸成重症,抱病回到故里,居於昌邑城南隅書齋,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九月十七日溘然長逝,歸葬新郭祖塋。乾隆皇帝得知黃元御過世的消息后深感痛惜,親書「仁道葯濟」四個字緬懷其一生的醫術與醫德。「仁道葯濟」意為「行仁道,以葯濟」,黃氏門生尊其為習醫準則。

醫學著述 流傳於世

黃元御開始學習醫術的時候,首先是從精心研讀張仲景的《傷寒論》入手的,繼而研讀《黃帝內經》、《難經》等中醫典籍。他在《四聖心源·自序》中說「醫有黃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之書,爭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無傳,玉楸子憫後世作者不達其意,既解《傷寒》《金匱》,乃於己巳二月,作《四聖心源》,解內外百病,原始要終,以繼先聖之業。」足見他重視傳承,惠及後世之心。

黃元御一生醫學著述頗多,主要有《素靈微蘊》《四聖心源》《傷寒懸解》《長沙葯解》《金匱懸解》《四聖懸樞》《傷寒說意》《玉楸葯解》《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醫書十一種等,逾200萬言。

他提出的「扶陽抑陰」以祛病延年和主溫重陽的觀點,獨居醫家一宗。此外,他對於瘟疫、痘疹發病機理的認識,更是獨創見解。黃氏在清代醫名頗盛,是著名的醫藥大家,曾與山東諸城藏枚吉齊名,有「南藏北黃」之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