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身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為什麼得不到李世民的喜歡

才人是唐代後宮妃子中的一類。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朝臣中有一大批居於要位的官員是由隋朝過度而來的,所以,在確立宮廷制度的時候,難免烙上隋代皇帝的印記。和隋朝的後宮制度一樣,太宗李世民也擁有地位、級別不同的各類嬪妃。

皇后之下有: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八品)。此外,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

公元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進入李世民後宮,被立為五品才人。對於一個豆蔻少女,五品是一個絕對不低的待遇了。李世民為什麼要立她為才人,我們看到《舊唐書》有一個說法:初,則天十四歲,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

我們大約可以看出,這個說法強調了武則天的容貌之美,讓擁有滔天智識、劍膽琴心的李世民多少蒙上了一絲好色之徒的影子。

一個美女受人喜歡,似乎無可厚非。可是,我們翻遍史書,關於李世民和武則天的生活記載少之又少。而和武則天同為才人另外一個妃子——徐惠,她作為妃子的命運似乎比武則天好得多,她深得李世民的歡心,甚至被拜為婕妤。武則天顯得有些受冷落了,她有著貴族血統,受過良好教育,還有著姣好姿容,不被皇帝寵幸實在悲哀。

證明武則天不被唐太宗李世民寵幸的直接證據就是:以長孫皇後為班長的後宮后妃們為李世民生下了十四個皇子、二十一個公主。而同樣武則天是一個繁殖能力極強的女性,卻沒有為李世民留下一兒半女。

這就讓人有些奇怪了。是不是李世民真的不太喜歡武則天?

我們考察李世民把武則天立為才人的動機,大體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是李淵、李世民太原起兵時的元老,為大唐的建立貢獻了智慧,立下了汗馬功勞。618年,李淵建唐后,武士彟升遷工部尚書,進封應國公;又歷利州、荊州都督。這個武士彟是一個一心伺主的大臣,很講究君臣情意。635年,李淵病逝,時為荊州都督的武士彟傷痛不已,病倒在荊州。李世民知道后,派遣名醫給他診療。後來,武士彟嘔血而亡,李世民感恩這樣一個忠義之士,追贈他為禮部尚書,下令讓他歸葬山西文水老家。

武士彟已經作古了,她有一個端莊女子。李世民立她為妃,大體上是對賢臣的感激之心和懷念之情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就這樣,武則天以另外一種身份步入大唐核心。

作為才人,武則天在李世民的後宮里呆了十二年(637——649年),這十二個年頭裡,年輕貌美的武則天有無數機會接近父親曾經輔佐過的皇帝,但李世民也是凡身肉胎,筋骨不是銅打鐵鑄的,不大可能夜夜虎風龍雨。作為一個才人,武則天很少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所謂伺寢也不會徹底到什麼地方去。

這是問題的一面。

另外一點,我們不能忽視。我們有必要對武則天的性格進行判斷。

武則天是一個才女,這是不用爭議的。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烈性女子,這成為李世民不喜歡她的致命因素。

李世民有一匹名叫獅子騣的馬,這匹馬剛烈狂躁,無人能夠馴服它。武則天知道后,給李世民說:妾能服之。李世民驚異,這個小女子有什麼辦法呀?武則天繼而說: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剮、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剮剮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李世民是一個疆場老手,沒想到這個小女子這麼厲害。雖然太宗當面壯其志,但心裡肯定不喜歡一個性格凌厲的猛女。

反倒是長孫皇后那般嫻熟溫柔的女子,深得李世民喜歡。事實上,李世民對長孫皇后一直恩愛體恤,從長孫皇后死後,太宗悲戚不已就是證明。這剛好是他不喜歡武則天一般女子的最好註釋了。

在富麗堂皇的大唐後宮里,武則天始終沒有得到李世民的眷顧和寵幸,她幾乎所有的日子只能坐守青燈,雖然青燈的焰火不斷舔舐著一個青春女性的心思,這恰好成為她夜夜苦讀,日日習禮的絕好機遇。

如此,一個後來執掌天下的女性才從容地完成了經驗積累,為來日操盤天下做好了堅實的鋪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