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股民:你到底是賭徒還是投資者?

據說曾有人問「賭王」何鴻燊,有什麼要勸告世人的?賭王說:「不賭即是贏」!

在賭場中,哪種賭徒最容易下大注?答案是兩種人。一種是已經賺了很多錢的賭徒;另一種是已經虧了很多錢的賭徒。

前者會這麼想:既然我已經賺了這麼多錢了,說明我的運氣非常好,或者我特別聰明,而且,既然是賺來的錢即使虧掉一些也沒關係。因為他似乎在玩別人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所以更容易下大注。

後者會這麼想:我已經虧了這麼多了,如果再不想辦法翻本,那就真的都虧光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還要賭下去,而且還要壓上更多,這樣我才有希望翻本。

賭還是不賭?很多股民朋友一開始都是帶著「賭徒心理」走進股市,迎接「十賭九輸」的命運。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股市中常見的幾種賭徒心態。

Advertisements

你是個「見好就收」的人嗎?

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實驗。

A.你一定能賺3000元

B.你有80%可能賺40000元,20%可能性什麼也得不到。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實驗結果是,大部分人都選擇A。

這個實驗結果表明: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心理學家稱之為「確定效應」(certainty effect),即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所謂「確定效應」,就是在確定的好處(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見好就收」,用一句話打比方就是 「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落袋為安。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你現在手裡有一個股票,現在賣出去可以賺10萬塊錢,如果後面賣出去則可能只賺4萬,甚至不賺錢或者虧錢,當然也可能能賺50萬,但後面幾種情況的概率是不確定的,在這種情況面前,大部分的人選擇可能就是選擇獲利了結,因為人們總是喜歡看得見的收益,害怕可能的虧損,牛股往往就是這麼放走了的。

Advertisements

「確定效應」表現在投資上就是投資者有強烈地獲利了結傾向,喜歡將正在賺錢的股票賣出。

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錯則拖,贏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種「賣出效應」 ,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的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你會為了避免小損失,而冒大風險嗎?

還是先做一個實驗。

A你一定會賠30000 元。

B你有80%可能賠40000元,20%可能不賠錢。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投票結果是,只有少數人情願「花錢消災」選擇A,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抗一抗,選擇了B。

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會跳出來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選B是錯的,因為(-40000)X80%=-32000,風險要大於-30000。

現實是,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心理學家稱之為「反射效應」(reflection effect)。

當一個人在面對兩種都損失的抉擇時,會激起他的的冒險精神。在確定的壞處(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 這叫「反射效應」。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兩害相權取其重」。

如果一個股票現在賣出去虧損10萬元,不賣出去可能虧損50萬元,也有可能只虧5萬,甚至反彈解套不虧還能賺錢,這個時候很多人會選擇賭一把,甚至在盤面明顯不利的情況下還會選擇賭一把,很多時候虧損就在這種情況下,變得越來越大。

上面兩種心理歸根到底是第三種心理在起作用: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是指當我們做同等有關收益和損失的決策時,往往表現出不對稱性,即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收益的快樂感。

簡單說就是賺10萬元的心理愉悅程度遠遠比不上虧損10萬元的糟糕心理感受。所以當我們手裡的盈利的票突然滯漲不動的生活,我們往往會選擇獲利了結去追趕下一個熱門股票,而這樣往往錯過了大牛股。而如果手裡的股票虧了,又不願意割肉接受虧損的現實,這樣往往會讓虧損變得更大,最後就越割不動了。

那怎麼才能改變這種命運呢?

第一種,看天吃飯,碰上大牛市,跟著行情賺錢。

但是,說句實在話,牛市裡面也不是人人賺錢。如果你不能糾正賭徒心態,牛市裡面追漲殺跌虧損累累並非不可能。

第二種,自力更生,「逆天改命」!通過系統學習牛邦投教的風險控制、倉位管理和擇時等課程,用紀律來約束自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