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究竟會不會接吻?

所謂情到深處自然濃,在情人節里大街上,總能在不經意間逮到幾對接吻的情侶,看TA們秀著恩愛達到忘我的境界,真是虐死單身狗的節奏。那麼問題來了——古人會接吻嗎?

在中國人的話語中,「接吻」一詞大多是用「親嘴兒」來表達的,對於這種讓人臉紅心跳的舉動,老人們大多會說這都是跟電視上洋人學的,不僅對此呲之以鼻,還會教訓後輩大庭廣眾之下親嘴兒有傷風化。可是仔細想想,我泱泱大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真的是學西洋人才會接吻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吻」本就是人的一種天性,就像動物媽媽為孩子用嘴哺食一樣,而人類做為更敏感的心理生物,嘴與舌承載著大量的感覺細胞。比如嬰孩總會有段時期抓到什麼吃什麼,用嘴巴感受一切,通達舌頭的品嘗去體驗所有。這是一種感受的獲取,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如果硬說古人不會接吻,那才是違背了生物本能。

對於接吻這個形為,人類現存最早可考的記載見於公元1500年前,是一部印度吠陀梵語文獻,雖沒有直接提到「吻」這個字,但出現了「舔」和「飲嘴唇上水」這樣的意義。明代小說《八段錦》里寫:「……烏雲見她不問,又把嘴靠在羞月的嘴邊,把舌頭撈一撈。」一個「撈」字用得極傳神!竟然還是舌吻!

「接吻」形為向來難尋蹤跡,極少納入文字載諸青史,其原因也不難理解,在古代的觀念中,接吻豈止是男女授受不親,接吻簡直等同於愛愛,是閨房之秘。文字的使用象徵著一種權力,禁止公開將涉及情慾的「吻」來描述愛情。倒是歌頌貞烈女子很是大張旗鼓不惜筆墨,比如古時一位未出閣的姑娘去逛街,不小心被陌生男子碰到了胳膊,小姑娘就悲憤到砍掉自己的胳膊示人。為啥人們對這麼變態的事情會讚揚呢?解釋起來很簡單,因為砍胳膊這事能大庭廣眾論一論,而誰和誰親了嘴兒這種隱晦之事則和春宮一樣,絕對不能大聲談一談。

接吻做為閨房之秘,在古人情深意切之時還有講究,有人認為「吻」是對女性的不尊重,索吻的女性等同於妓女的放蕩行徑。所以丈夫不與正妻接吻,而只與小妾接吻,以表示對正妻的尊重。而丈夫在納妾的新婚夜,要先站在洞房門口不入,在正妻面前表現一下,而後通情達理的妻子將丈夫推入洞房,並輕聲曰:「要乖乖」,然後掩門離去。在這裡「要乖乖」的意思就是「接吻」。

在這裡強調一下,並不是說「吻」字在文字中難尋,而是說「接吻」這個形為較為少見記載。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文字中,「吻」字出現了很多,也的確是指嘴部,卻不是接吻之意。《莊子·盜跖》中有一句:「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搖唇鼓舌這四個字看字面讓人感覺心神搖弋,卻單純的是形容耍嘴皮子進行挑撥煽動的詞。從中我我們可以看出「吻」不僅僅指人的嘴,唐代《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提到:「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這裡面的「吻」字只是指茶潤澤喉,促進文思。有意思的是電視與小說里時不時出現藥材「斷腸草」,它的別名就有一個「吻字」,名為「鉤吻」。由此可見,一個簡單的「吻」字在古人用起來都能變幻的博大精深啊!

有意思的是,我國出土的一些陶俑和浮雕文物,還是讓我們窺探到古人對於「接吻」觀念不發達,卻仍保持著一顆萌化眾生的心。

圖——四川滎經縣東漢石棺接吻浮雕。據考證,這是考古發現中迄今最早的接吻形象。所以,它獲得「天下第一吻」的稱號,並成為雅安的一個標誌。

圖——四川合江縣出土的漢代接吻陶俑

圖——彭山江口墓崖的漢代秘戲雕刻,有「中華第一吻」的美譽。

我國古代對「接吻」記載的不多,那麼西方呢?其實在吻文化如此發達的西方,其歷史上「接吻」記載的也不多。無論是公元前五世紀中葉雅典人的花瓶畫,還是龐貝人公元49至79年之間的濕壁畫,都大量出現了愛愛場景,卻極少能見到浪漫的擁吻。

可見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會將傳宗接代變得神聖化,而把調情接吻迴避成虛無。而「接吻」從私密到公開都經過社會進行著長時間的演變的,而「接吻」的不流行也有客觀的原因,古人對「刷牙」措施極其有限,有口氣是難免的,而古代男子的鬍鬚也妨礙到接吻的舒適度。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放開,終使得「接吻」大大方方流行起來,演變成為人們表達愛情的方式。

歡迎加入中華書會微信公眾號ZHSHbooks,可賣萌、可打滾、可投稿,更多好文章盡在中華書會。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