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心腎不交的認識

什麼是心腎不交啊?腎和其它器官有關係么?

病因:先天稟賦不足,脾腎虧虛,後天保健失宜,善思而內心壓抑,再加上情志不遂,易肝鬱氣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治法:交通心腎,調肝舒脾。

方葯:六味地黃湯合酸棗仁湯、逍遙散加減

成藥:天王補心丸 逍遙丸

預防:注意營養的合理搭配,適當體育鍛煉,情緒樂觀舒暢,有病及時就醫,起居有節,生活要有規律,萬事順其自然!心理平衡看待社會生活!

隱患:就是體內存在的、已經發生過或將要發生的疾病,提示出來可注意防病保健

2,膽胃綜合症

3,肝膽功能不全

4,婦科炎症

外邪深入下焦損傷腎陰,或久病傷陰、房室不節真陰暗耗,陰虧於下不能上濟於心、心腎既濟失調,即造成心腎不交證。也有因腎陽虛衰,陽虛不能蒸騰腎水而致水火不交。心腎不交表示心腎關係失調,也反映全身陰陽氣血不平衡。本證為虛中夾實之證。

(一)主症:心煩不寐、口燥咽干、腰膝酸軟。

(二)臨床表現,心煩失寐、心悸不安、健忘、口燥咽干、眩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遺精帶下。舌紅、脈細數。

中醫認為,人生百病,皆因於風(木)、寒(水)、暑(君火),濕(土)、燥(金)、火(相火)六氣,都可以用五行生剋的原理來說明。《黃帝內經》說:「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這裡講的是五行相剋的一面。那相生的一面是什麼呢?據《黃帝內經》上說:「五臟受氣於其所生,肝受氣於心(木生火);心受氣於脾(火生土);脾受氣於肺(土生金);肺受氣於腎(金生水);腎受氣於肝(水生木)。所謂的五臟受氣於其所生,也就是病氣按五行相生的關係由「子」臟轉化到「母「臟。不過如果「母」病了,也可能會殃及到「子」臟,這就是「母病及子」。在五行系統中,每一個系統都與其它四個發生聯繫,任何兩行之間總有相生或相剋的關係。

從傳統醫學來說,心和腎不同於西醫上的心臟和腎臟。

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統管臟腑的功能活動,使之相互協調,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其功能有三:

1、主血脈。心臟功能健全則血液能在血管里正常運行,得以營養全身,人就精神充沛,面色紅潤光澤,「其華在面」,反之,則面白無華,甚至蒼白。這可以從循環系統上來理解。

2、藏神。心血不足,會影響心神,使神不能安藏,出現失眠、健忘等,

3、開竅於舌。心臟功能健全,心血充足,則舌體柔軟紅潤,運動靈活,味覺敏銳。

腎是促使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及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重要臟器。它藏有真陰、真陽。來源於父母,為人體生命之根本。腎為先天之本。腰為腎之府。其主要功能有四

1、藏精、生髓、充腦、主骨。腎所藏之精,稱為腎陰,亦即真陰,是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有男女媾精之精,是生殖發育的根本;有水谷化生之精,是人體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前者稱「先天之精」,後者稱「後天之精」,兩者均藏於腎。腎精足則其他臟腑之精和血也足,腎精不足則其他臟腑之精和血也不足。

2、主命門之火。命門是生命的根本。命門之火,一般稱為腎陽,也稱為真陽,也藏於腎。它是促進生殖發育的動力,又是其他臟腑之陽的根源。故命門之火不足,常導致全身陽氣虛弱。

3、主水。飲食經脾胃等臟器的消化吸收和肺的輸布,其中營養部分供給各組織器官的需要,而水液部分由肺氣肅降的作用,下行到腎。腎再加以分清泌濁。產生尿液,排出體外。

4、開竅於耳,司二陰。如果有虛症的耳鳴、聽覺減退,甚至耳聾的,多從補腎入手。

腎陽不足,可以引起小便不利或尿頻尿多,大便溏泄,陽萎、早泄等。腎陰不足,可以引起小便如脂膏,下消,大便秘結,遺精等。

傳統醫學上臨床上關於五臟之間主要有以下對應關係。

脾氣虛弱→心血不足,心血不足或心神失常→脾運失健→肝血不足,肝氣鬱結→脾運失健;

腎陰不足→肝陽上亢,肝陽偏亢→消耗腎陰→肝風內動;腎陽虛弱→脾運失健→腎陽虛弱;

腎氣虛弱→氣喘,腎陰不足→肺陰亦虛,肺陰不足→腎虛。

心腎兩臟,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以維持生理功能的相對平衡。在生理狀態下,心陽不斷下降,腎陰不斷上升,上下相交,陰陽相濟,稱為「心腎相交」。在病理情況下,若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會引起心陽偏亢,兩者失調,稱「心腎不交」。

明代醫家戴元禮在《證治備要?遺精篇》中說:"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以致失精者」,所以,現代中醫在談論到遺精、滑精時,多稱為「心腎不交」。

從治療的角度來看,多以養心安神,去心邪,節房事。方劑有天王補心丹、六味地黃丸、金鎖固精丸等,也可根據實際實行加減方。謹遵醫囑和葯囑。

心腎不交證

心腎不交證,是心腎水火既濟失調所表現的證候。多由久病傷陰,或房室不節,或思慮太過,情志郁而化火,或外感熱病心火獨亢等因素所致。

[臨床表現] 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痠遺精,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或伴見腰部下肢痠困發冷。

[證候分析] 心腎不交證,以失眠為主症,伴見心火亢,腎(水)陰虛的癥狀為辨證要點。心為火臟,火下溫腎水,使腎水不寒;腎為水臟,腎水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濟,則心腎陰陽得以協調,故有「心腎相交」或「水火既濟」之稱。若腎水不足,心火失濟,則心陽偏亢,或心火獨熾,下及腎水,致腎陰耗傷,均可形成心腎不交的病理變化。本證水虧於下,火熾於上,水火不濟,心陽偏亢,心神不寧,故心煩不寐,心悸不安;水虧陰虛,骨髓不充,腦髓失養,則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腰為腎府,失陰液濡養,則腰痠;精室為虛火擾動,故夢遺。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為水虧火亢之徵。心火亢於上,火不歸元,腎水失於溫煦而下凝,則腰足痠困發冷。這是腎陰腎陽虛於下,為心腎不交的又一證型。

中醫對心腎不交的認識

一、心腎不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病因:久病,思慮過多,抑鬱,喜怒悲哀,房事不節。中醫的五行理論,心屬火,腎屬水,心火必須下降到腎,使腎水不寒,腎火必須…

一、心腎不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病因:久病,思慮過多,抑鬱,喜怒悲哀,房事不節。中醫的五行理論,心屬火,腎屬水,心火必須下降到腎,使腎水不寒,腎火必須上炎於心,使心火不亢,這稱為心腎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濟。如果思慮過度,或者心情抑鬱,心火亢盛,就會心神不寧。向下損耗腎水,失陰液濡養,或者過於用腎,則腰酸,頭暈,健忘。且腎陰不足,腎陽相對偏亢,因此就會覺得手心熱,咽干口燥,舌紅等假熱的表現。

二、心腎不交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主要臨床表現:心煩失寐,心悸不安,眩暈,耳嗚,健忘,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腰膝酸軟,遺精帶下,舌紅,脈細數。

三、 心腎不交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證以腎陰虛、心火旺為特徵。在生理狀態下,心火下達腎水,腎水上濟心火,使腎水不寒,心火不亢,則水火互濟,心腎相交。若腎水不足,心火失濟,則心火偏亢,或心火獨熾,下吸腎水,則腎陰暗耗,以致腎水虧於下,心火亢於上而心腎不交。心火偏亢,則心煩失寐,心悸不安,健忘;腎水不足,髓海空虛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生內熱,則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虛火內擾精室則遺精。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心火亢盛證相辨別,心火亢盛證僅表現為心煩失寐等心火偏亢的癥狀,而無腎陰虛見症。本證既有心火偏亢的癥狀,又有腎陰虛的見症。

要點辨證:心火偏亢的臨床表現,伴有腎陰虛的見症。

四、心腎不交可以併發哪些疾病?

心悸健忘,虛煩不寐,頭暈耳鳴,腰痠遺精,或腰膝痠困發涼,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質紅,苔少或無,脈細數。臨床上容易誘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

五、心腎不交應該如何預防?

1、若心腎不交證小失眠嚴重得,應要求病房安靜,室內要清潔衛生,溫度濕度要適宜,以保證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

2、若表現為遺精精頻繁的患者則應告知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如保持陰部的清潔,乾燥;內褲寬大不宜過緊,夜間睡眠不能使陰部太暖。

3、.未婚男青年的手淫常是心腎不交的遺精病的病因,應告誡其危害性,使病人決心戒險惡習。若因陰莖包皮過長,動員病人切除,不願切除者,必須每天清洗陰莖、龜頭部的尿垢,防止包皮嵌頓龜頭。

中醫對心腎不交的認識

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謂之心腎不交。一般發生於男性,又稱為現代「富貴病」。中醫對心腎不交的病因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1)、體質虛弱:體質軟弱,萎靡不振,久病或勞欲過度,或各種失血,造成氣血陰陽的虧虛,以致心失所養,發為心悸。

(2)、久病體虛:熱病傷陰,或房室過度,均可導致腎陰虧損,心火妄動,擾亂心神,形成心悸。

(3)、飲食勞逸不當:勞倦太過傷脾,或久坐久卧傷氣,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虛少,心失所養,神不潛藏,引起心悸。或飲食不節、酗酒無度,均可生痰蘊熱化火,或傷脾而滋生痰濁、痰火擾心而致心悸。

(4)、七情刺激:平素心虛膽怯之人,如驟遇驚恐,或情懷不適,悲哀過極,憂思不解等致七情擾動,忤犯心神,不能自主而心悸,所謂「思慮煩多則損心」(《諸病源候論?心痹候》),「悲哀愁憂則心動」(《靈樞?口問》)。

長期憂思驚恐則精神情緒過度緊張,心氣虛怯,陰血暗耗,不能養心;或心氣鬱結,生痰動火,痰火擾心,心神失寧而為心悸。

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怒則氣逆,恐則精卻,陰虛於下,火逆於上,亦可動撼心神而發驚悸。若鬱熱內蘊,復加恚怒,變生肝火,肝火擾心;或痰火擾動心神,心神失寧,也易導致心悸。

(5)感受外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證日久,復感外邪,內舍於心,邪阻心脈,阻塞經隧,心血營行受阻;或風寒、濕、熱等外邪,由血脈內侵於心,耗傷心氣或心陰,亦可引起心悸怔忡之證。溫病、疫證日久,邪毒灼傷營陰,心腎失養,或邪毒傳心擾神,亦可引起「心中忄詹忄詹大動」等悸、忡之症。如春溫、風溫、暑濕、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見心悸。

(6)藥物過量:藥物過量,可以損害心氣,甚則損傷心體,引起心悸。如近代使用銻劑、洋地黃、奎尼丁、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葯過量或失當,均能引起「脈結代、心動悸」一類證候。

心腎相交法,此法不僅強補腎精,通治一切耳病

心腎相交法一:鳴天鼓

心腎相交法的第一種叫做鳴天鼓。我們的後腦勺就叫做天鼓。鳴天鼓要用到我們的聽聞穴和勞宮穴。人體的勞宮穴是最操勞的一個穴位,它是一個火穴,像我們肚子疼了,馬上就不自覺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勞的。

具體鳴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們的手掌心,即用勞宮穴貼住耳孔,把整個手搭在後腦勺上,將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往下一彈,產生一個彈擊的力量,就這樣使勁壓住聽聞穴,然後彈撥後腦殼,彈幾次再壓緊,然後突然放鬆,耳朵就會有一種特別清爽的感覺。經常這樣做對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腎相交法二:按摩聽聞穴

第二種叫做按摩聽聞穴。耳朵里的聽聞穴要怎麼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實還是採取的心腎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屬於心,耳朵、眼屬於腎。首先,掌心向後,然後用中指插進耳朵孔里去,塞進去以後,手指在裡面轉180度,讓掌心向前,然後讓手指輕輕地在裡邊蠕動,要注意,不要使勁地杵,而是輕輕地蠕動,就像小蟲子一樣在裡面輕輕的動,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將手指向前外方猛的拔出來,最好能聽見響。這就是完整的按摩聽聞穴的一個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進耳朵里去以後,覺得指尖有一種黏著感,有吸力的話,這就是濕氣太盛的一種感覺,那在按摩完了以後,猛的將手指拔出來就可以了。

這裡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動作都要以不受傷為原則,就是說動作要輕、要柔、要緩,要輕輕地做,指甲也一定要鉸得很乾凈,然後用指尖輕輕地按摩耳朵裡邊的聽聞穴,千萬不要傷到耳朵。

心腎相交法三:手心搓腳心 補腎水的方法

如果精虧的厲害,用功法三的點按

第三個心腎相交的方法叫做手心搓腳心。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方法,這裡面融匯了很深的中醫道理。

我們的腳底板有一個腎經的穴位叫湧泉穴,而我們的手上是勞宮穴。我們可以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這樣做有助於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這樣氣就不會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我們前面說過,如果人生一口大氣,氣全憋在上面的話,那就有可能會造成耳聾和耳鳴。那麼,用手心搓腳心有利於我們疏通人體的氣機,氣機順了,經脈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會改善。而且這樣做有助於改善睡眠,對有高血壓的病人也非常有好處。

心腎相交法四:

把耳朵給蓋上,然後用掌根揉耳朵背。但要注意,不是揉耳背這個皮,而是隔著耳背揉耳朵眼。揉的時候腦子裡要這樣想,好像隔著耳背已經揉到耳朵眼裡面去了。

當您揉兩三分鐘以後,耳朵眼裡面一發癢,就證明耳朵裡面的氣血過來了,長期這樣揉,耳鳴、耳聾的問題就解決了。另外,揉的時候一定要閉上眼睛,因為七竅是相通的。揉完后睜開眼睛時,您會發覺眼睛變得很亮。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