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診治「痰證」之六:痰飲久聚,變異雜證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柳亞平,潘桂娟

痰飲久聚,變異雜證

中醫:《千金翼方》

痰飲積久,影響到臟腑經絡的功能,或合併其他邪氣共同作梗,可變生黃疸、瘧疾、肺勞、失眠、偏枯、腫滿、痞塊、消瘦等多種複雜病症。這些病症往往病機錯雜,風、冷、氣、虛、痰、瘀相間。孫思邈收集的萬病丸散類方劑,就是力圖用某個方子通治諸疾,以不變應萬變。這一思想對於今世許多慢性疾病的治療很有借鑒價值。但應該注意到,孫思邈運用「萬病療法」主要是針對經久不愈之雜病,對於許多病機明確的疾病仍以辨證施治為妙。所謂「萬病療法」多為補、瀉、通、散、寒、溫並用之法,以壯氣盪邪為目的,好比十面出擊的戰術;因考慮的因素多,藥物組成也很龐大,有的方子竟達60多味葯。

Advertisements

孫思邈提出「吐利出疾法」,認為

  • 凡膈上冷、少腹滿、腸鳴、膀胱有氣、冷利者,當用瀉下藥;

  • 凡病在上膈,久冷、痰癊、積聚、疝瘕癥結、宿食堅塊、咳逆上氣等痼疾,終日吐唾、逆氣上沖胸脅及咽喉者,皆因胃口積冷所致,當用吐法;

  • 凡久病之人、虛羸人、老人、貴人,此等人若出現以上病證,應當減少藥物劑量,這樣雖然見效慢,但病將逐漸內消,不須加吐利葯。

中醫:《備急千金要方》

孫思邈認為邪盡則病癒。如《千金翼方·萬病》講「當吐盡乃瘥」,「方得盡其根源,病乃永愈」之類。凡吐下邪消之後,即使五勞七傷陽氣衰損、羸瘦骨立的患者,也會好轉;「旬月之間,肌膚充悅腦滿精溢」。另外須注意,凡服吐利葯過度,吐利若不止者,用水送服大豆屑一方寸匕即定;若無豆屑,嚼藍葉及烏豆葉亦可安定;久病之人用吐下出疾法后,仍要加補藥以扶正氣,調理善後。

Advertisements

如果患者感受邪毒,病情嚴重者用吐葯大吐,可能會吐出黃汁、赤紫汁,或者五至十塊左右雞蛋大、甚至拳頭大小的膠黏痰塊。孫思邈將上述汁、塊兒等物視為「病之根本」,並說「若今日不出此根本之疾,雖得名醫與一二劑湯藥押定,於後食觸,其病還發。善醫者當服此葯,一出根本,即終身無疾矣。」(《千金翼方·卷二十一》)

中藥

由此可看出,對於痰病之類實邪留滯的疾患,孫思邈是主張攻通的。他還強調治病及進補之前,應該先掃除實邪的滯礙,「凡欲服補藥及治諸病,皆須去諸蟲並痰飲宿澼醒醒除盡,方可服補藥,不爾,必不得藥力。」(《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八》)這一思想無疑給予後世攻邪派醫家極大的啟發。無論從攻邪理論和選方用藥等方面,孫思邈都留給後人鮮活的印象,為王珪、張從正、張介賓等醫家在吐下療痰等方面的成就做出了鋪墊。

歡迎關注本頭條號,不要錯過下期內容。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