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

一、本書主要內容:講述了對系統的認識以及怎樣使用系統思想考慮事情。

二、本書的主要觀點:

1、要在把握局勢中解決問題,而不能在解決問題時失去對局勢的把握。

2、一些外部事件看似對事物有因果關係,但沒有必然,只是相關,會產生聯動,有時也會出現放大效應。

3、常識不平凡,有至理。常事不簡單,含大道。

4、對於社會而言,人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5、觀察的角度越多,認識越全;觀察的方式越多,效果越好。

6、偏、缺,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常態,也是促進發展的需要,因為偏、缺會產生難以應對與掌握等問題。

7、對理念,我們需要知道、理解、把握和運用。

8、在系統之中,有時關係比要素重要,掌握關係就是把握系統的關鍵。因為,關係體現了信息流動的情況,而信息將對系統產生重要影響。

9、對系統,或任何事物而言,生存與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

10、系統,有時是一個容器,所以在外界影響下,仍會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11、對於系統而言,存量亦是一種衡量與變數。其形成也常非一日之功。

12、解決問題之時,觀念很重要,方法與辦法也總不是唯一的。

13、存量是事物存在的關鍵,是保持穩定的依據。

14、反饋,有時會產生放大或縮小效應。且反饋常會產生時差,即有延遲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習,就是一種反饋。當然,反饋也會促進學習。

15、世界是如此複雜,想要看清楚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都身在其中。

16、強調理論,有時會導致走向失真或片面,但它卻又是一種重要的了解事物的手段或方法。

17、對於系統而言,進與出、好與壞、得與失,是始終要關注的地方,也是產生分化的重要環節和關鍵點。

18、主觀始終會受到客觀的影響。分辨、運用在乎一心。

19、動態與變化,是事物的常態。所以,限度與變化常在,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與發展。

20、在研究之中,要注重現實、預測和溯源,這樣便於了解和把握問題及關鍵。

21、未能抓住關鍵的行動,或問題的癥結之所在,而是就情況而情況,會導致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22、自然,最美、最真、最高。

23、對於系統而言,激發比控制更為有力,更能推進發展。社會也常是如此。

24、對於社會,引領與空間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跟進與適應變化。

25、事件常是一個更為巨大複雜系統中的為人可見的一小部分,但往往不是最主要的。歷史事件也常如此。所以,事件的背後比表面更重要,也更深刻。因此,就事論事總屬膚淺。

26、對於系統而言,結構影響功能。

27、抓住主因,才得正果。

28、非線性關係是世界的真實,故看問題要有變化與發展,不能抱殘守缺。

29、精與多,總以精為貴。質與量,亦以質為好。

30、用單一方法對系統,系統總會產生應對與反饋,會導致目標的偏差,從而發生變化。一些社會問題也是如此。

31、因為不確定,所以複雜。

32、在系統中,成長是過程,發展需時間。延遲、限制無處不在。

33、有限是現實,無限是理論。

34、就自然而言,我們要理解、尊重和利用,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35、有時難溝通,是因為利益,即都有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36、長遠引領當下,當下決定未來。

37、對壞的不敏感不利於事物的發展,但對好的偏差,也會影響事物的發展。

38、目標侵蝕與競爭升級,其實也是事物發展之中的一個正反兩方面。

39、依懶會上癮。當前社會的慈善與扶貧亦會產生如此境地。

40、事物的兩面性始終存在,如何趨利避害也成為一個需要通盤考慮的問題。

41、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代價。特別是得的代價。

42、問題引領發展。因此,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抓住關鍵,即主要矛盾,否則總會出現顧此失彼。

43、對於社會而言,規則很重要,包容最強,多元才能有生機和活力,也更美。所以,太強調統一,有時就是一種災難。

44、目標確定行動,行動影響一切。

45、發現不足,充分體驗,投入變革。

46、對於任何人或事而言,超越始終是需要的。人常需知不足而行。

47、理解與行動之間,始終會有差距或差異。

48、無常是實,缺憾總在。

49、文化是一種粘合劑。

50、研究,需要不講理論,不聽解釋,只觀察事實,關注環節,把握動態。如此才會超越。因為,事實常離於理論,詳於理論,細於理論。

51、非線性使事物常出意外,因此也更為重要。

52、責任感,人生的一個重要槓桿。因為,內在責任引發反思,從而影響行為,發生分化。

53、易,至理也。因此,需要打破各種清規戒律,只有尊重事實,長短結合,才最為有利。

三、本書的啟示

對於本書中講到的幾個基礎模型,對於有很大的意義。特別是競爭升級、競爭排斥、止癮、規則規避以及目標錯位。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