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味桑葉止盜汗

桑葉為桑樹的乾燥葉,我國各地多有野生或栽培,秋天初霜后採收,是一味臨床常用的發散風熱葯。因其價廉易得,且治病範圍廣、功效佳,被譽為「神仙葉」。這裡有一則桑葉止盜汗的故事。

相傳在宋代,一個秋日,山西北部的嚴山寺來了一個游僧,身體瘦弱且胃口極差。原來他身患盜汗頑疾,每晚一入睡就渾身是汗,醒后衣衫盡濕,甚至被單、草席皆濕,20年多方求醫竟毫無效果。

嚴山寺的監寺和尚很快知道了游僧的病情,便對游僧說:「莫灰心,我有一祖傳秘方可以治你的病還沒有毒性,何不一試?」游僧大喜。於是翌日天剛亮,監寺和尚便帶著游僧來到一顆桑樹下,趁晨露未乾採摘了一把桑葉帶回寺中,囑游僧焙乾研末后每次服用兩錢,每日一次,空腹時用米湯沖服。連服3天後,游僧纏綿多年的盜汗症竟然痊癒了。寺中眾和尚無不嘖嘖稱奇,深深佩服監寺和尚的妙方和桑葉的神奇。

Advertisements

桑葉性味甘而寒,傳統認為其可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及涼血止血。但其止汗之功也早有記載,《神農本草經》載其「除寒熱,出汗」,元代的《丹溪心法》載「青桑第二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調服,最止盜汗」。尤其是清初名醫傅青主擅用桑葉止汗,譽之為「收汗之妙品」,還擬定了以桑葉為主的「止汗神丹」「遏汗丸」等方劑。清代醫家陳士鐸的《辨證奇聞》拓展了桑葉止汗的範圍,不管盜汗、自汗,實證、虛證,均在配方中加入桑葉。藥理學也證實,桑葉含芸香苷和槲皮素,能保持毛細血管抵抗力,減少其通透性而起到止汗作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