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一種痛苦的存在

疼痛是我們人體一種先天的本能,是眾多感覺中的一種,它像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有危險,已經傷到你了,需要注意,需要保護。當某一種刺激已經傷害了我們,為了避免以後再次受到類似的傷害,創傷會保留一段時間,然後漸漸地回復,好像提醒人們,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

疼痛是一種必要的存在,它還以懲罰的形式告訴我們,某些行為是要付出代價的。疼痛還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相互制約的,如果你胡來,就讓你疼痛。

疼痛的致因既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外在的致因有感覺到的風寒暑濕燥火,還有毒、蟲、跌打創傷等;內在的致因是心理,就是中醫說的內傷七情。

我們一直堅持這種理念,凡病都是生物生理性的,解決的辦法就是打針吃藥、針灸推拿、貼膏藥動手術。對付疾病,我們人類可謂絞盡腦汁,最古老的發現、多種方法的組合,最先進儀器的使用,醫學的發展要比防禦外敵的武力投入的更多。可是後來我們發現,醫院裡的病人越來越多,許多疾病仍然無能為力、束手無策。於是,我們想起了老祖宗的發現,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之說。被稱作醫學之父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也有類似的發現。

心身是一體的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單純的生物醫療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療模式轉移也被越來越多的所接受。這裡面也離不開科學心理學的功勞,美國著名生理學家坎農率先觀察特殊情緒狀態伴隨的生理功能改變,發現某些情緒變化能激發生理反應,使機體對危急處境有所準備,他提出人體處於戰鬥、逃避、恐懼反應時,合成過程受抑制,而分解過程被激活,從而釋放能量、動員防禦功能。前蘇聯貝柯繼承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對大腦皮質和內臟功能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研究,證實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密切相關,並建立了「皮層內臟相關學說。他主張,人是一個大系統的一個整體,大腦皮層具有統率作用,其高級神經活動促使機體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全身各器官功能相互協調,身心統一,並適應外環境變化。

心身一體觀推生了心身醫學。心身醫學認為,一切疾病的發生、發展是由多因素決定的,而且在本質上是多相的。心身醫學在病因上主張,人格變數及特殊行為對個體疾病有易感性影響,生活事件對軀體疾病可能存在因果關係,社會支持系統對生活事件的對抗能力。

在致病原因上,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了弗洛伊德這位大師,他在對癔症研究中發現,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心理衝突在特定條件下可以通過某種轉移機制以病態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形成各種心身癥狀。他的學生亞力山大發展了精神分析理論,提出了心身疾病的特殊衝突理論,他認為,未解決的無意識矛盾和衝突與某一軀體疾病有因果關係,當一個人想擺脫不良情緒刺激時,不是通過自我意識進行調節,而是通過無意識轉移為軀體疾病以謀求平衡。

病往往伴隨著疼痛,但有些疼痛似乎與病沒有關係。如背痛,有些人既沒有發生過創傷,儀器檢查也無結構性病變,但就是疼痛。而有的人有明顯的結構性問題,卻不疼痛。再如,有的人平時很好,但一考試時就肚子痛。有的人平時與人相處沒問題,但到了陌生的場所頭暈目眩就。可見,許多病是與心理相關的。還有些病雖然有明確的外在原因,但在發展過程中,與信仰、教育、消極情緒、人格特點和受暗示性等息息相關。

總之,疼痛是一種痛苦的感覺,正是痛苦的存在,促使我們探索解決疼痛的辦法。(劉子善2018年2月24日於濰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