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傳統美食鼠殼粿製造過程 看到流口水……

鼠曲粿也稱茨殼粿(官方名稱「鼠粬粿」),廣東潮汕地區的漢族傳統小食之一,棉湖民間年節祭祖一般都會有鼠曲粿。凡是提到棉湖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這大概是因為「鼠曲粿」在棉湖小吃中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棉湖風味,最為大眾化的原因吧。

新年期間,青年攝影記者來到棉湖鎮竹園內一戶正在製作鼠殼粿的人家,用鏡頭向大家呈現鼠殼粿是怎麼做成。。

從田間採集后,選摘芯葉入鍋熬煮,瀝去澀水之後,放入石臼舂爛。再以糯米粉摻和揉製成團塊,作為粿皮

再將團塊分成小塊,捏成圓餅,中包粿餡,餡有咸、甜、雙烹數種。甜餡有紅豆或綠豆加糖製成豆沙

包制粿餡之後入木模壓印,墊在蕉葉上入蒸籠蒸熟。吃時可再蒸熱或在鍋中用油煎,入口軟香甜潤。

Advertisements

隨著各國學者對鼠麴草屬植物藥理活性研究的深入,發現其有顯著的抗氧化、抑菌、抗炎、鎮咳、祛痰、抑制醛糖還原酶,以及肝臟保護等藥理作用。

潮州人很早就懂得「鼠麴草」特有的甘香味,及其本身具有的藥效,地上部分入葯,性平,味甘,功能祛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氣喘等症,還可作為原料,製成各種小食。這一點,在古代一些文獻中已有記載。如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的一首詩《魯望以躬掇野疏兼示雅化用以酬謝》中有一句「深挑乍見鼠耳香」,這裡的鼠耳,便是我們提到的鼠麴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提到:「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這裡的茸母草也同樣是鼠麴草。可見人們用鼠麴草和粉做粿的習俗,已經來源悠久了。現代著名作家周作人也曾寫過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故鄉的鼠麴草》。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