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的區別

最近買到一套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的二版,是這部書論述成熟的版本。雖再次讀起來,還是有些生澀,但今日得以看懂,深感震撼,其內容的旁徵博引,真是蔚為壯觀,現在基本沒有人能寫的出來。最初對馮先生的印象是是其夫人的一句名言「快天亮了又尿了一床」,后又看到其《論孔子》,對其印象不是很好,今天想來確實慚愧,先生大才,今日得見,以往真是眼拙了。

讀後,與之前的馮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相比較發現前者確實精勁。總體比較之,最大的特點是哲學史為文言文近半文言文,簡史為白話文,比較通俗易懂。好奇之下查其兩者的不同與淵源。

以下引用:

在燕京大學任教期間,馮友蘭講授中國哲學史,分別於1931年、1934年完成《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後作為大學教材,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該書是繼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之後又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書後來還被馮的美國學生卜德譯成英文,成為現今西方人系統了解中國哲學的為數不多的著作之一.在這部巨著中,他自稱為「釋古派」而與胡適的「疑古派」相區別.他著力論證了儒家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正統地位.這為他後來創立新理學思想體系積累了思想材料,作了必要的理論準備.

Advertisements

1946年,馮友蘭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邀請,赴美作為期一年的講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並將講稿整理成《中國哲學簡史》一書由紐約麥克米倫公司出版.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本是為西方讀者了解中國哲學而用英文寫就的,後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譯本」,且出版後幾十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大學學習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據說在西方大學中,凡開設中國哲學課程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是第一本必讀之書.這樣一本書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已自不待言,而尤為可貴者,其對於今日中國的讀者亦不失為一本教益豐厚的文化經典.李慎之先生常說:「中國人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其依據之一就是馮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之所以如此,我想有如下原因:1·書小容量大.與馮先生四百萬言的著作相比,二十三萬言的《簡史》,不可不謂「小」,然而它又是「馮先生的哲學與哲學思想融鑄的結晶.」馮先生在該書的自序里也說,此書是「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故可謂,「擇焉雖精而語焉尤祥也」.2·視野開闊.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學史專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雖是蜻蜓點水,仍不失哲人洞見.特別是作者對現實問題的懷,頗具「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愛國風範.3·文體楊曉.許多讀者都有同感:讀馮先生的書,你或許不同意他的某些觀點,但你絕不會不明白他的觀點.西人言,文體暢曉,其智乃見(Brevityisthesoulofwit).綜此三者,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恐是學習中國哲學,特別是中國哲學史的最好選擇之一。此二書比較 而這大體內容相一致。《簡史》相當於《哲學史》的簡化版 簡史沒哲學史列的人多 只把重要的羅列 使思想貫通下來。

Advertisements

引用完畢。

因此,對中國哲學史以及中國文化史有興趣的人,要想到得真正的知識,《中國哲學史》是一本必須讀的書,相比與李澤厚的《美學三書》,哲學史更接近與中國文化的核心。兩者如同一個站在門裡一個站在門外,雖一線之隔,看的都是中國文化,但兩者的境界完全不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