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故事|黃元御:遭庸醫毀目而無法考取功名的一代大醫

簡介

從古至今,中國人面對死亡的威脅、疾病的侵襲,遭遇瘟疫、災難,千萬人生命處於危險之中時,是那些國之大醫,他們原創性地創新中國醫學,書寫經典,拯救黎民蒼生於水深火熱。每一位大醫的誕生,都意味著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劫難。所以紀錄他們的故事,追尋他們的腳步,絕不僅僅只是紀念,更是一種力量的傳承和人間正義的滌盪。紀錄片能記錄的也只是這些名醫的其中一面,除了紀錄片所展現的,這些名醫有著怎樣的人物個性?又是如何走上醫學的道路?古代名醫故事系列,旨在為大家提供更全面的資料,思考大醫為什麼能成為大醫。

黃元御

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揪子,山東昌邑人。清代乾隆年間著名醫學家 。

耳濡目染,一心想走仕途的青少年時期

黃元御出生於書香門第,黃氏是山東昌邑的名門望族,祖輩當中有數名為官,其中名聲最大最有威望的是堪稱明朝一代良辰的黃福。因才能出眾,被破格提拔,官任工部右侍郎,後來又兼管兵部,最後又晉陞為光祿大夫,(黃福所處的明朝,光祿大夫可是從一品的官銜呦。)黃福為官清廉,以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自己為官的準則,在當地很有威望。

Advertisements

《昌邑縣誌》記載「福器重才敏,周練世務,憂國忘家,老而彌篤,卒之日家無百緡」;

《后樂堂記》如此描述黃福「歷事五朝,四十餘年,其心未嘗一日不在天下國家,平昔言議未嘗一語不在天下國家。論大臣以道,事君赤心報國,而不為私圖者方今其一人焉。」

黃氏家族除黃福之外,還有很多人在朝為官。

黃元御的堂祖父黃運啟,為兵部給事;黃在中(黃運啟之子),任錢塘知縣,在職期間政績卓著;黃運貞(黃氏袓父),稟貢生,侯補訓導,他有一書齋,當中收藏了黃福的文集,如《后樂堂集》《黃公文集》,還收藏了各種經史子集等,為黃元御讀書提供了條件;黃鐘(黃氏之父)為庠生;黃德潤(黃氏兄長)任邑增生;黃德淳(黃氏兄長)為監生。

黃元御幼年時天資過人,過目成誦,並受到了良好的私塾教育,其讀書的養志書院與黃福墓相毗鄰。這一時期黃元御受祖輩黃福影響較大,一方面私塾老師會選取黃福的文章教育幼童,另一方面家裡父親也常用黃福的思想教育黃元御,常常帶他去黃福墓前,感受祖輩的榮耀。

Advertisements

尤其是黃福墓前由明英宗親筆書寫的《諭祭文》對黃元御的影響較深,「卿事我祖宗,歷官中外,四十餘年,皆在重任,職端正剛果有為,忠君愛國,致公忘私,匪躬之節,老而彌篤。」皇帝對黃福的褒獎與肯定為家族中的至高殊榮,這樣的評價更加堅定了黃氏忠君愛國,致公忘私思想。

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之下,年幼的黃元御刻苦讀書,加上天資聰慧,少年舉為庠生,在鳳鳴書院繼續學習。自身在學業上的進步,更加堅定了其為官的決心。進入鳳鳴書院讀書的第二年春節,黃氏作詩一首,名為《詠風箏》「眾目仰望勢氣派,因緣全憑一線來。平生不愛雲和雨,唯喜春風抱滿懷。」此詩與祖輩黃福的《書懷》相呼應,表達了黃元御立志效仿黃福報效國家的決心。詩中「平生不愛雲和雨」表明了黃氏淡泊名利的思想,「唯喜春風抱滿懷」說明黃氏願為良臣的壯志,表達了黃氏走仕途之路的雄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庸醫毀目,仕途之夢破滅

而立之前的黃元御,一直生活在讀書考功名的狀態之中,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這一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直接導致黃元御仕途之路的夢想的破滅。

1734年,三十歲的黃元御,感覺左邊眼睛發紅,乾澀,三天之後,左眼白睛紅腫,口乾食慾差,就請了醫生過來看。當地的醫生看過之後診斷為大腸火熱證,以清熱瀉火治療原則處方大黃、黃連等苦寒之葯瀉下。

黃元御服藥后並無泄瀉的癥狀,於是又去找了這位醫生,醫生還是認為是大腸火熱,於是加重了藥量。黃元御這次服藥后,稍有瀉下,但眼睛依然紅腫。

不知道黃元御為什麼這麼執著,可能這位醫生就是傳說中的「名醫」吧,病情沒有好轉,又第三次找了這位醫生。這次醫生又診斷為大腸火熱兼夾有外寒寒邪,肺氣不開,所以大腸之氣不降。醫生交代黃元御服熱飲以發汗,黃元御乖乖聽了醫生的話,衣襟都汗濕了,病情卻還是沒有好轉。

這一次黃元御對之前的醫生產生懷疑了,於是找到一位擅長針刺的老婦人,這次老婦人又對他用了放血療法,在他左目紅腫的地方針刺放血,這次紅腫雖然消退了,但還是沒有痊癒,而且左眼開始霧蒙蒙的,像蒙了一層東西一樣看不清。

第五次,黃元御又找了之前的那位醫生來治自己眼睛的白翳,這位醫生還是一如既往的苦寒療法,開出了揭障丹和沖翳散,最終使黃元御脾胃陽氣大虧,身體曰益虛弱,黃元御的左眼徹底失明了。

左眼失明的經歷使得黃元御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不止是身體上的傷痛,更因為當時的科舉制度下,黃元御這種情況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至此,黃元御報效朝廷,成為一代良相的雄心抱負被迫終結,從醫之後的黃元御每每回憶此經歷,都痛心疾首,在其若干醫學著作中都提到過此時期的波折。

如其在《素靈微蘊》中的《序意》里寫道「玉楸先生,宰思損慮,氣漠神融,清耳而聽,明目而視。既遭庸醫之禍,乃喟然太息,仰榱而嘆曰:是余之罪也。夫昔杜子夏、殷仲堪輩,禍劇折肱,而未嘗游思醫事,后之病者,不能遁天之刑也。」《素靈微蘊·祂元》中寫道「乃偶攖末疾,見誤庸醫,夷然太息」。《素問懸解》自序中黃氏說「玉楸子盛壯之年,誤服庸工毒藥,幸而未死」。


寫到這裡,小編想說,既然決定作為一名醫生,就該精修自己的醫術,這些不思進取的庸醫們,古代有,現代也有,未來還是會有,這些人們,視生命於何物?置醫術於何地?可曾想過自己配得上「醫」這個字所代表的意義嗎?


不能良相,誓為良醫

黃元御三十歲的時候因為庸醫誤治左眼失明,導致不能再走他一直想走的仕途之路,苦悶之後萌生了學醫之心。黃元御終年五十四歲,在生命餘下的二十多年裡,黃元御痴迷於中醫,投身於中醫,在二十餘年短暫的時間內,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難經》有了深刻的理解,結合臨床實踐,形成了一家之言。

黃元御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刻苦研讀《傷寒論》三年,對《傷寒論》有了深刻而獨特的見解,年近四十四歲之時完成了醫學著作《傷寒懸解》。隨著黃元御醫學認識的不斷加深,在完成《傷寒懸解》之後,又投身於撰寫《金匱懸解》中,對《傷寒雜病論》註解的完成是黃氏醫學道路上前進的一大台階。

黃元御從醫之後的第二個階梯就是在其理解了《傷寒論》的內涵之後,開始的對《黃帝內經》和《難經》的研究和學習。在這段時期,黃元御進行了大量的臨床實踐,通過行醫,不斷修正理論認識的不足之處,並詳細的記錄醫案。在醫學道路上前行的過程中,身體的殘疾仍在侵蝕著黃氏的內心,黃元御以老子之徒,庚桑子為榜樣,逐漸加強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立志像古代先賢那樣,視聽用心,而不用耳目流行於表面。也正因如此,黃氏的著作中才每每一語切中病機和治療的要害。經過三年對《素問》、《靈樞》、《難經》、的研讀,在黃元御三十六歲之時,著成《素靈微蘊》闡釋《黃帝內經》的深刻含義。

黃元御在著《傷寒懸解》時取字坤載,於著《素靈微蘊》時取號玉楸子。玉,為寶石之意;楸,即棋盤。玉楸子的稱號反應出黃氏對待中醫的觀點一一中醫治病如排兵布陣、有進有退;楸又有高大樹木之意,可以隱喻為中藥藥材。此稱號顯示了黃氏當時希望自己對醫學的認知逐漸深入,治病中效若桴鼓。

黃氏診治疾病,效若桴鼓,聲名遠揚,曾為乾隆皇帝醫治疾患,乾隆賜匾妙悟岐黃。其一生完成醫學著作12部,出版11部,即《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素靈微蘊》、《長沙葯解》、《玉楸葯解》。著作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黃元御失明後生命的二十多年,可以說都撲在中醫上了,從中醫經典開始學起,到融會貫通,到成為一代大家,還出版了十多本有獨到見解的中醫專著。中醫真的這麼難嗎?又是為什麼,中醫藥院校畢業的學生,學醫少則四年,多則七年十年,依然不會開方治病,固然有教育體制的問題,但人本身也該反省呀。大醫如何成為大醫?我想無非是心裡懷著對醫學最虔誠的心,放低自己去學,去思考,去體悟,小編願意追隨著這些大醫們的腳步,能多遠就多遠。


紀錄中醫

紀錄 · 故事 · 發現

公眾號:jilu-zhongyi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