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聯合貝伐:腎癌生存期翻倍!

腎細胞癌(RCC)是起源於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的惡性腫瘤,最初醫生們發現腎癌具有比較強的免疫原性,所以嘗試使用大劑量IL-2(白介素-2)治療腎癌,結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極少患者甚至可以達到完全緩解,直至PD-1抗體風行的今天,這種療法依然可以作為部分特定人群的一線療法。

不過這種療法有效率低、副作用大,對於整體腎癌患者的生存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提高作用。

直到醫生們嘗試將抗血管生成藥物應用到腎癌,腎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被FDA批准用於晚期腎細胞癌治療的抗血管生成小分子藥物包括: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卡博替尼、樂伐替尼等。這些藥物的優點很明確,那就是有效率普遍都不低(對於腎癌而言),口服用藥也比較方便;缺點就是容易產生耐葯,而且副作用各種各樣,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時也會危及生命,尤其對心血管系統還有潛在傷害。

針對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耐葯機理,就有了使用mTOR靶點的靶向葯依維莫司、替西羅莫司序貫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失敗RCC的思路,這類藥物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作為二三線治療,有效率更低,更容易耐葯,其次其抑制免疫的副作用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所以當首個PD-1抑製劑Opdivo被批准用於二線治療晚期腎癌時,完全是腎癌治療的一個里程碑的突破!首先Opdivo可以令少部分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的完美境界,其次Opdivo的中位應答持續時間比對照的依維莫司組顯著延長(23.0個月vs13.7個月),換句話說Opdivo的平均耐葯時間可以長達23個月。而且,Opdivo總體的副作用更小、也更容易處理,當然前提是正確處理,詳情可以參考:老司機也要注意安全:一張圖看透PD-1副作用。

當然Opdivo的缺點也很明顯,多線治療后使用Opdivo有效率只有21.5%,並不算非常高,當然也著實不低了;其次就是相對於傳統的老牌靶向葯,Opdivo的價格確實高了不少。

上圖,三期臨床(NCT01668784)的實驗結果顯示,Opdivo對於PD-L1陽性和PD-L1陰性的患者療效並沒有顯著差別。不過還是通常認為,PD-L1的高表達與腎癌的不良預后和使用靶向葯療效差密切相關,而絕大比例的腎透明細胞癌都高表達PD-L1,在規模較小的組織病理學分析中乳頭狀腎細胞癌、嫌色細胞性腎細胞癌、集合管癌、Xp11.2易位型腎癌也都有極高的PD-L1陽性表達率,而且明顯PD-L1陽性的患者預后更差。因此需要一種更好的針對PD-L1陽性腎癌的治療方法。

唉呀媽呀,土豆可算說到主題了。前面的鋪墊有些冗長了,不過土豆覺得非常有必要,因為土豆希望幫病友們理清藥物開發的思路,相應地治療思路也會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啦。

今天的主角就是Tecentriq(羅氏PD-L1抗體,Atezolizumab)+Bevacizumab(貝伐珠單抗)組合!

他們倆的任務是挑戰腎癌一線用藥Sunitinib(舒尼替尼,索坦)的療效。在一項針對未經既往治療RCC患者的二期臨床中,雖然該組合在全部RCC患者中,無進展生存期(PFS)並沒有比Sunitinib好太多(11.7月vs8.4月),但是在PD-L1陽性(≥5%)的患者中,該組合的PFS幾乎是Sunitinib的兩倍(14.7月vs7.8月)。有效率方面,在整體患者中組合療法也並沒有比Sunitinib好太多(32%vs29%),不過在PD-L1陽性患者中組合療法就顯現出極大的優勢(46%vs27%)。中位應答持續時間方面,組合療法則在所有患者中佔據明顯優勢(Atezolizumab11.8月+Bevacizumab10.3月vsSunitinib6.7個月),說明組合療法更不容易耐葯。副作用方面組合療法也明顯好於Sunitinib,3/4級治療相關副作用的發生比率為40%vs57%。組合療法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乏力(60%)、腹瀉、噁心、頭痛、關節痛、蛋白尿(每個出現比率在30%-40%);索坦常見副作用包括乏力(70%)、腹瀉(60%)、噁心(50%)、手足反應(40%)、粘膜炎、味覺障礙、食慾減少(每個30%)。

當然,這只是一個二期臨床的初步數據,具體結果要等待三期臨床的驗證,不過對於PD-L1陽性的RCC患者來說,總歸是一個期待的好消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