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9.9分又怎樣?豆瓣的傲慢與偏見

豆瓣評分是觀眾對影視作品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參考。然而看似公平的評分機制,實則卻受到影視類型、受眾等因素影響,不同領域的作品評分大不一樣。對比IMDb之後,更是發現部分影視作品國內外評價差異巨大,從中可以看出國內觀眾的偏好所在。

2017年10月底,英國BBC出品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正式播出。一個星期後,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的評分穩穩停留在9.9分,近乎滿分的成績就像這部紀錄片的畫面一樣完美。

如果說剛上映的《藍色星球2》評分人數較少,分數還不穩定的話,那麼在去年,BBC的另一部紀錄片續集《地球脈動2》也獲得了豆瓣9.9分的高分,至今累計28316人評價,給出五星人數佔比高達94.2%。

Advertisements

看著這兩部分數高得驚人的紀錄片,驚嘆之餘,我們難免也會產生疑問。

豆瓣的評分高低,可以作為對比評價電影質量的標尺嗎?

紀錄片9分起步,恐怖片7分神作?

其實留心觀察豆瓣和其他網站的電影評分,可以發現類似的評分機制往往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分數的絕對值對於不同類型的電影幾乎起不到對比參考的作用。

比如紀錄片這個分類下,9分以上的電影數不勝數,豆瓣收藏夾「9分以上紀錄片」里收錄了近200部作品,這還是剔除了點評人數一千以下的紀錄片之後的結果。

這些紀錄片因為真實、唯美、震撼的畫面而被世人認可。特別是大部分的自然紀錄片拍攝難度超乎一般,在《地球脈動2》里,攝製組花費數周的時間,只為了拍攝一隻新近鑒定的淡水豚,最終在正片里僅展示了40秒。

Advertisements

紀錄片這種超越了情節和語言的震撼力無疑是平均獲得高分的原因。也因為評分觀眾出於震撼以及對製作團隊的敬佩,紀錄片這一形式獲得了觀眾評分上極大的寬容,使得這一類別的作品得分極高。

《藍色星球2》劇照

除了紀錄片外,動畫片、溫情文藝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普遍較高。皮克斯、夢工廠出品的動畫電影幾乎都在8分以上,宮崎駿的日本動畫也很少有8分以下的,如果再考慮劇集和動畫番劇,高分就更多了。

動畫番劇、文藝片的高分,考慮到觀影人群的話很容易解釋。因為受眾面和體裁的特殊性,導致看過這類電影的通常以類型片的狂熱愛好者居多,也就是「圈內作品」。這樣一來,評分自然水漲船高了。

比起上面幾類舒舒服服拿高分的影視作品,恐怖片、喜劇片在評分上就明顯吃虧了。

有人要說了,國產恐怖片、喜劇片大部分爛得出奇,評分低也不奇怪。但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以恐怖片為例,被譽為現代恐怖片鼻祖的《驅魔人》,豆瓣僅7.4分;電影大師庫布里克的《閃靈》經常被稱為歷史上最經典的驚悚片,豆瓣也才8.0分,將將達到大部分人劃分「優秀」的及格線;而雷德利·斯科特的著名科幻驚悚片《異形》,在豆瓣僅7.9分,連8分都不到。今年大熱的《小丑回魂》在海外獲得了極佳的票房成績,評分也不過7.5。

喜劇片同樣也是豆瓣低分重災區。7分以上已經算是優秀,而8分以上的喜劇,幾乎都是人人稱讚的「神作」電影了。達到9分的喜劇片極少。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樣的9分喜劇屈指可數

豆瓣評分對於大眾題材的傲慢是顯而易見的。在評價時小眾題材被無形忽視的缺點,大眾題材卻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被打低分。

可見,因為豆瓣用戶群體的局限性,以及平均分制本身存在的問題,其評分並不能簡單地拿來對比評價電影的優劣。就好像在幾百部9分紀錄片里隨便挑一部,我們難道能說它比7.9分的《異形》優秀嗎?可見豆瓣評分受作品類型影響局限性極大,在參考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泰坦尼克號》IMDb評分不如《英雄》,國內外觀眾偏好哪些題材?

除了電影類型導致的評分失真之外,我還發現了一個更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國內外觀眾評分的差異性。

因為豆瓣採用五星打分,IMDb是10分制,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下,豆瓣評分會比IMDb高出一點,但這個因素的影響不會非常大。

從整體的數據看,IMDb與豆瓣兩個評分網站的趨勢是接近的,這也符合一般人的預期。但這中間卻也存在很多國內外評價差異巨大的電影,細想之下反映出許多問題。

許多我們印象里的「神作」,在國外網友眼裡卻是平庸無奇,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爛片」,卻在國外獲得了超高的評價。我們統計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差異榜單,在選取例子時,還特意避開了高分原因明顯的國產文藝、港台喜劇等中西文化差異巨大的電影。

首先是國內評分明顯低於國外的:

《星球大戰》《007》這類好萊塢經典系列國外口碑一向穩定,國內觀眾卻並不買單。而被視為爛片的張藝謀導演的古裝大作卻獲得了IMDb評分的熱捧。對於中國文化耳熟能詳的我們而言,這幾部電影顯然不是真實優秀的古裝戲,但對於外國觀眾而言,這種電影所產生的「東方古典文化」獵奇觀感卻為它們贏得了不俗的口碑。

在那些年沖奧的特殊背景下,這些似乎更迎合西方人思維的中國古裝電影爆髮式出現,直到國內電影市場飛速成長之後,這類電影就很少見到了。

其實從影片質量的角度看,《英雄》等電影在國內遭受惡評是並不公正的。拋開國別的角度來看,這幾部大片都是及格線以上的精良製作,即使在三觀和情節方面有缺陷,也絕不至於評分低到這種地步。國內評分網站對於國產的苛求、對外國電影的寬容在這些電影的評分上展現無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可能國內觀眾們嘴上不承認,卻下意識用評分證明了這一點。

而下面這部分差異,彰顯了國內觀眾的觀影偏好,對行業來說參考價值不小。

以上電影是中西觀眾都耳熟能詳的熱門之作。其中《恐怖游輪》《致命ID》《瘋狂原始人》《泰坦尼克號》四部電影甚至入選了豆瓣電影TOP250,在國內是公認的好片。然而在IMDb網友的眼裡,這些電影得到的評價卻大打折扣。如《泰坦尼克號》,在國內是豆瓣榜單第8的神作,IMDb評分卻僅僅達到7.8分,差異十分巨大。

被微博營銷號反覆拿來做文章的懸疑燒腦電影,普遍在國外評分偏低,至少差了一個檔次。《瘋狂原始人》這種豆瓣高分動畫,在IMDb榜單里也失去了神采。更不必說國內觀眾偏愛的災難片了,《2012》IMDb僅5.8分,完全不及格的分數,在豆瓣卻獲得了7.7分,兩者差距近2分之大。要知道如果在同一個平台,2分幾乎是好片和爛片的差距了。

國內外評分的差異,一方面是中西不同文化底蘊下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國內外觀眾對類型片的喜好不同。

我們可以從中分析得出國內觀眾對類型題材存在的偏好:

國內觀眾看重劇情的起伏反轉,合家歡的美式動畫填補了國產3D動畫的空白,對災難片的偏愛證明大場面和優秀的視覺特效仍是國內觀眾的心頭愛。

因此筆者認為,國內觀眾對於感官層面的熱衷仍然沒有改變,對視聽特效、解謎敘事、社交分享這幾類需求很高,對於影視作品的「娛樂服務」功能很看重。而對於哲學層面、社會問題等更深一層的主題不甚喜愛,這是很多主題很淺的西方商業片在國內外評分差距的原因。

以上這種種評分差異,可見不管是豆瓣評分、還是貓眼、時光或者是國外的IMDb、爛番茄,都不能作為一勞永逸評價電影的標準。這些平台各有各的特點,迷信網站評分是不可取的。

大體上,豆瓣評分仍是國內平衡各方面比較好的,仍然可以作為日常參考。但如果你看了一部豆瓣高分作品毫無感覺,卻對某部低分作品情有獨鍾,也不要急著懷疑自己的審美水平。評價影視作品畢竟是一件極為主觀的事情,還是不要為了那個平均數而糾結了。

影視評分的高低受到作品題材、受眾群體的文化、消費習慣差異、刷分等諸多因素干擾,甚至是不同的上映檔期、時事熱點也會對評分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因此,評分僅能作為一個參考,標記作品大致的製作水準,至於全面評價一部作品的優劣,就遠不是一個數字能夠蓋棺定論的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