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不足的人與專心過剩的人工作學習方法——勾畫法

★以3-3-3模式勾畫步驟圖

專心不足傾向的A類型人的兩大特徵是:精神容易分散和做事容易厭倦。換一種說法,就是腦子裡有太多的事情。

這並不是說這種人自身不好。

往往是第一件事還沒有來得及想清楚,就又開始想下一件事,怎能不弄得一團槽呢?結果是事情的先後順序被搞得亂七八糟,往往是本該馬上做的事情被拖到了最後。

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手邊備一本大格子的筆記本,把想到的事情統統記到本子上,再標上順序。

比如:本子的左半邊用來記事,右半邊畫個步驟圖。

像圖那樣,以3--3--3的結構為基礎模式就不易遺忘了。

短期性的記憶是有容量的。對於數字類的東西,平均能記7個左右,被稱做「神奇之七」。

Advertisements

像是「這件事」、「那件事」之類的可歸納事項,儘可能歸為「這個」、「那個」和「其他」三種。特別是專心不足傾向的A類型人與專心過剩傾向的B類型人,建議最好以3件事為上限。

因此,在建立筆記和整理筆記時,如以3-3-3的基本構成作為模式,則更易統觀全局,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工作進展會更為順利。

「咦?好像有件什麼事情來著……」像這類摸不著頭腦的情況也就減少了。

★利用視空間記億法

具有專心不足傾向的A類型人最需要的是:一邊能夠隨時想起重要的事情,一邊還能馬上將這些事情理出一個頭緒。

長期以來,人們利用各種各樣的妙法來加強記憶。比如「KJ法」、「魚骨法」、「記憶地圖」等,可以從這些方法中找出適合自己的一種,對需要做的事情進行先後順序與相互關係的整理和歸納。

Advertisements

這樣一來,各種零零碎碎的事情就彷彿被置於一條脈絡清晰的線路上,以這條線路來刺激記憶,於是原先分散的「點」思緒搖身一變成了全新的、系統的「線」思路。

這種整理法不僅僅是針對於總是雜念叢生的專心不足傾向的A類型人,對於一旦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就難以自拔的專心過剩傾向的B類型人也同樣有幫助。

原來總覺得有非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操心,然而等做成圖示后一看,才會發現其實事情既沒有那麼多,也並非全都那麼重要。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描述必須是可視性的。

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並把它付諸行動時,先要把過去的記憶與現在的信息進行有機地組合。這項活動主要是在額葉進行的。在這裡,將過去的記憶與現在的信息作為一種短期記憶而激活,並加以各式各樣的處理活動,而最終得出某種結果。

由於這種被激活的短期記憶在產生最終結果后就不再被保存,因此我們把它作為一種單獨的記憶形式來區別,稱做「工作記憶」或「作業記憶」。

例如,在計算63+59時,在得出答案之前都有必要把63和59保存在記憶中。一旦算出了122這個答案,63和59就不需要了。此時的63和59以及「+"都是被激活的短期記憶,以及帶有加工處理的作業記憶。

而作業記憶又與視空間記憶和音韻回聲記憶緊密相隨。

將63以" liu shan"的發音而記錄,即音韻回聲記憶。這是利用了回聲原理進行記憶。

另外,如果將63作為「63」這種圖形,以照片或圖片形式進行記憶,就是視空間記憶了。

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往往思考的是語言和文字,即習慣藉助音韻回聲記憶。此時如果加以空間式的圖像,那麼在額葉進行的處理工作就變得十分輕鬆了。這是因為在音韻的回聲以外,又得到了視空間的助力。

並且,專心不足傾向的A類型人常常不善於藉助音韻回聲進行記憶,所以更需要使用視空間記憶法了。

只是,專心不足傾向的A類型人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如果不親自進行記錄往往還是很容易丟三落四,所以這種人總是喜歡這裡那裡地到處貼著提示的便簽。令人遺憾的是,就連便簽也被搞得重重疊疊、亂七八槽,最後常常連自己都不知所謂了。

準備一個大號的筆記本,將工作的內容以及先後順序逐一進行視覺化的描述,使之一目了然、有條不紊,這樣就不僅可以避免上述問題,還可以杜絕工作中被叢生的雜念分散精力。

於是終於可以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去做該做的事情了。

★工作開始之前先繪製步驟示意圖

僅僅將工作的內容和步驟通過進行視覺化的描繪來加以整理歸納是不夠的,還需要頻繁地閱覽。

通過語言和圖像的幫助,工作會變得越發輕鬆適意。

在工作和作業之前繪製步驟示意圖。

並且,在圖中要標明重點(見圖)

特別是專心不足傾向的A類型人,非常容易對各類刺激迅速產生反應。利用這個特徵,如果將重點標示出來,甚至可以比一般人更快更好地把握事態發展。

每天都拿出些時間來做幾個步驟示意圖吧。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雖然看起來做這些東西好像是耗費了一些時間,但是這一方法所帶來的效率卻可以使工作更早完成。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