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哲思提升教育境界

我們知道哲學是探討對世界最基本、最根本的看法的一門學問,而所謂教育哲思,就是對教育最基本、最根本的問題進行追問,進行反思。概括而言,

一是追問和反思教育的規律,以便從根本上釐清教育「是什麼」;

二是追問和反思教育的價值,以便從宏觀上把握教育「為什麼」。我們不必一談到哲學就皺眉,就認為這是一個抽象、枯燥、燒腦的問題,如果我們教師能經常對教育的一些基本的、根本的問題進行思考,我們的思想就一定會逐漸具備深刻性,就一定能向教育家這個目標邁近一大步。

例如,過去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有多少人對這句話的科學性和倫理性做過思考呢?所謂工程師,是預先設計方案,然後由施工者根據方案施工,再對施工進行評估的這樣一種角色。那麼教師應該成為這樣的角色嗎?我們究竟是應該預設學生靈魂的模式並把學生導向於此,還是幫助學生成為最好的他自己?這是一個關乎教師角色屬性和事業價值的根本性問題,對這個問題進行追問和反思,實際上就是教育的哲思。如果我們有責任心、有使命感、有教育理想的教師能經常性地對教育(也包括教師、學生、課程、教學等)究竟是什麼、究竟為什麼、究竟應該怎樣的問題進行創新性思考,做一些深刻的追問乃至批判性反思,這就可能使我們對教育產生新的感悟,從而豐富我們的教育智慧,升華我們的教育境界。喬治·奈勒在《教育哲學導論》中說得很直白:「哲學解放了教師的想象力,同時又指導著他的理智。教師追溯各種教育問題的哲學根源,從而以比較廣闊的眼界來看待這些問題。教師通過哲理的思考,致力於系統地解決人們已經認識清楚並提煉出來的各種重大問題。那些不應用哲學去思考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膚淺的。」

Advertisements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教育哲思呢?我認為至少要做到三點:

第一,強化問題意識。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是我們走向教育深刻性的開端。卡爾·波普爾說:「問題是哲學思考的理論起點,沒有真正的哲學問題的提出,就不會有真正的哲學思考。」善於經常性地對我們原先早就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不以為然的教育現象、教育觀點做不拘一格的追問,必然會讓我們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教育。

第二,強化觀察能力。觀察是教育者獲取教育信息、把握教育契機的基本手段之一,然而作為教育哲思之基礎的觀察,卻不是將觀察對象當做前景而是作為背景,即透過觀察對象的表象來透視和思考其背後的根源。

第三,強化反思性思維。反思性思維是教育哲思的根本。美國社會學教授舍恩首次將中小學教師定位為反思性實踐者,其後佐藤學、馬克斯·范梅南等世界級教育理論家都對此高度認同。范梅南認為:與孩子們一道生活以及反思我們與孩子們的生活方式,這兩者都是教育性生存的表現。他更進一步認為:教師的職業能力就取決於他在追溯性反思中所獲得的智慧。

Advertisements

這種反思性的教育哲思將增益我們的使命感,將堅定我們的教育理想,將讓我們有可能成為離教育自由王國最近的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