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米飯營養價值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網路流傳一則「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的網文,不少健康網站還進行了轉載。其中的觀點讓人驚訝,比如「一碗白米飯就是一碗碗糖」、「中國運動員體能不行是因為吃的米面」,等等。這是記著就此文章採訪我的文字整理,集中回答了幾個關於米飯的提問。

引文:「南瓜、地瓜、土豆、芋頭、大豆,可以提供豐富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植物脂肪的來源,很足夠卻不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糖)的來源。而白米飯,卻完全不同,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澱粉,只有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垃圾食品的定義:高糖、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白米飯是最符合垃圾食品的食物!其升糖指數高達87,與油炸馬鈴薯條一樣危險!即使是小米、糙米、黑米的含糖量都同樣不可忽視。100地瓜,含糖只有27克!100土豆含糖17克,100克西瓜含糖8克,100克哈密瓜含糖7克,但是每100克的穀類,含糖卻都在76克左右。很多糖尿病病人被錯誤地告知不要吃水果,卻讓糖尿病病人無所顧忌地一碗一碗吃著白白的米飯——相當於一碗一碗的糖!」

Advertisements

問題1. 「白米飯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澱粉,只有糖!」「一碗一碗吃著白白的米飯--相當於一碗一碗的糖!」這些說法是否屬實?大米的成分是什麼?為什麼大米會成為主食?它滿足了人體的什麼需求?

白米飯含有一些蛋白質,含量約為8%(按大米重量計算),每天吃6兩(300克)大米(符合膳食指南推薦量)可以獲得24克蛋白質,大約是普通成年人每日蛋白質推薦量的1/3。因此,就蛋白質數量而言,米飯(還有其他主食)是蛋白質重要來源之一。雖然米飯中蛋白質質量(營養價值)的確不如魚肉蛋奶中的蛋白質,但大米蛋白質與其他來源的蛋白質(如豆類、魚肉蛋奶等)混合食用后,可以提高整體蛋白質營養價值(蛋白質互補)。因此,一碗米飯中蛋白質是很有意義的,這與一碗糖有本質區別。這麼說吧,假使每天只能吃米飯或只能吃糖,兩者選其一,長此以往,選吃米飯者得生,選吃糖者必死無疑。

Advertisements

當然,白米飯與糖也確有相似之處。白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含量約為75%(按大米重量計算),澱粉消化吸收后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升高血糖的反應很快(糖指數高達87),甚至比白砂糖有過之無不及。與此同時,白米飯(精製穀物)中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B族)、礦物質(如鉀、鈣等)、膳食纖維等重要營養素的含量也的確較少(白糖則是完全沒有),因此與粗糧相比,白米飯的確不是健康食物,應當少吃(多吃粗雜糧)。不過,白米飯與白糖還是有很大不同,白米飯視為垃圾食品未免太聳人聽聞了

問題2:「100地瓜,含糖只有27克!100土豆含糖17克,100克西瓜含糖8克,100克哈密瓜含糖7克,但是每100克的穀類,含糖卻都在76克左右。」這一屬實嗎?如果大米的確含糖量高,吃多後會不會對身體產生負擔?大米中的糖對人體的影響是否和含糖量高的其他食物作用相同?是否有研究證明糖尿病人應該少吃大米飯?普通人應該怎麼對待大米中存在的糖分?

廣義的「糖」既包括蔗糖、果糖、麥芽糖、葡萄糖等,也包括糖漿、澱粉等。進食它們後有相似的血糖反應。上述數據是正確的。但這些糖類都是人體細胞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滿足細胞代謝需要,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不過,過量攝入(比如肥胖)時的確有害,而且大米飯中的澱粉升糖指數較高(比水果、蔗糖都有過之無不及),所以不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應該少吃白米飯(精製穀物),代之以粗糧(雜糧、雜豆、全谷)。即使非糖尿病患者,也要粗細搭配,天天吃大米飯、頓頓吃大米飯,的確是非常槽糕的食譜,對預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疾病不利。

引文:「人體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體力勞動者需要也只有100克(二兩),這是指一日三餐,全天的需要量!可是中國人,連小孩子,都是動不動一餐就吃半斤米飯,甚至八兩(400克)!一天吃了不低於600克--800克的米飯,所攝入的糖,超過身體需要的十倍!那些早已經不再勞動,退休在家的老人,熱量需要已經減少很多,卻依然以米飯、麵條為主食!而每天如此,日積月累,最終,能不得糖尿病么?多餘的糖,如果沒有留在血液中造成糖尿病,就必定被轉化成脂肪留在皮下組織或者血液中,引起肥胖或者因血管被脂肪阻塞引起的心臟病。」

問題3.「人體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這是指一日三餐,全天的需要量!可是中國人,連小孩子,都是動不動一餐就吃半斤米飯,甚至八兩(400克)!一天吃了不低於600克--800克的米飯,所攝入的糖,超過身體需要的十倍!每天如此,日積月累,最終,能不得糖尿病么?或者肥胖或心臟病」。 「人體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有無科學依據?人體維持正常機能只需要碳水化合物嗎?

每天50克(也有說100克的)碳水化合物是保證人不死(比如卧床不起)的最低需要,而不是正常生活的需要量。日常生活,特別是體力勞動或者運動,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每天二三百克是大多數指南推薦的。除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對人類生存和健康也非常重要。

因為大米飯(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來源(約佔50%~60%),所以能量消耗少的人,比如高齡老人、肥胖者都應減少大米飯(碳水化合物)。

問題4.「除了米飯,還要吃麵條、白麵包,這些同樣都是大量的澱粉,這些澱粉的學名叫做多糖,經由酶的分解,轉化為葡萄糖!大量的糖,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導致由糖轉換而來的轉式脂肪堆積!同樣都是垃圾食品之王!」 米飯、麵條、白麵包是否都含有大量的澱粉?是否必然轉化為大量的糖,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

是的,白饅頭、白麵包、白麵條也含有大量的澱粉,也屬於精製穀物,有較好的餐后血糖反應,對健康的整體影響與大米飯一樣差勁。但後面半句並不科學:「大量的糖,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導致由糖轉換而來的轉式脂肪堆積!同樣都是垃圾食品之王」!但它們引起較高的餐后血糖反應和胰島素分泌,的確容易導致肥胖,並進而與慢性病(胰島素抵抗)有關。

引文:「米飯之類的碳水化合物在半小時左右就被消化轉為熱量,在缺乏維生素B的情況下,這種熱量被營養學稱為空熱量,也就是無法被利用的熱量!多餘的熱量未被轉換利用,就會轉成脂肪存儲,而這種由糖類轉化而來的脂肪,都是大分子的,難以被利用的脂肪,營養學上稱為轉式脂肪!轉式脂肪的危害遠遠超過飽和脂肪!因為飽和脂肪實際上只要不缺脂肪酶、卵磷脂就可以被分解利用,但是轉式脂肪的利用率非常低,很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和皮下組織堆積以及肝臟負擔!你可以調查那些長期大量吃米飯、麵條的人,大部分都有脂肪肝的疾病。再調查那些肝硬化的患者,這些人未必都有喝酒的歷史,卻肯定有大量吃米面,很少吃菜的歷史! 」

問題5.文中所述是否有科學依據?

不科學,不可取,但米飯之類的碳水化合物的確很容易轉化為脂肪(肥胖或脂肪肝)。

問題6.「肝硬化患者肯定大量吃米面少吃菜」,是否屬實?肝硬化跟吃米面聯繫起來科學嗎?

完全錯誤

引文:「現代營養學家,已經從米殼中提取了至少兩種營養素,在抗擊癌症腫瘤疾病以及類風濕關節炎方面有很高的療效,一個叫做IP6,一個叫做1,3,β葡聚糖,而米殼中所包含的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E,也都被證明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遺憾的是,我們堅持倒過來去其精華,取其糟粕。難怪,中國足球隊怎麼也提不出亞洲,因為遇到歐洲隊,飲食習慣區別,他們多吃蔬菜、肉類、乳酪,能量的釋放比中國隊持久,中國隊的碳水化合物上半場就全部轉為熱量,下半場就在低能量的狀態下掙扎呢!我們的國家隊,還吃的都是米和面,不科學的飲食,造就低能的運動員」。

問題7.上文中所稱是否屬實?

糙米(米糠和靠近米粒外層的部分)的確很有營養,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E、膳食纖維,也包可以多酚類植物化學物,對慢病和抗癌有益,但具體原文提到的「IP6,1,3,β葡聚糖」我沒看到類似研究,似乎言過其實。白米飯的確是「去其精華,取其糟粕」。

問題8.即使米殼很有營養,但是否必須作為主食方式獲取?

糙米(去掉外殼,保留內皮和靠近皮的部分)可以煮粥和做飯。

問題9.大米究竟有沒有營養?

白大米 白米飯營養價值很低,遠不如雜糧飯或糙米。

問題10.文中所述中國運動員體能不行就因為吃的是米面,這一說法站得住腳嗎?米面對人體能有無這樣的影響?中國運動員確實部分存在比賽末段體力不敵歐洲運動員的事實?是什麼原因導致?

球隊一段未免太離譜。中國足球隊肉也沒少吃,他以為是咱們老百姓啊??原因很多,科學訓練是關鍵。

引文:「低纖維、高澱粉類食物(米飯、麵條、白麵包)的攝取,大量消耗了體內寶貴的酶,而酶的製造又要消耗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這些珍貴的營養被廉價的米面帶走,營養學上稱這樣的垃圾食物叫做「營養漏斗」。其特點是,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不但低,而且,消化過程還要帶走體內的營養,這就是漏斗!」

問題11.米飯、麵條、白麵包是「營養漏斗」嗎?文中所述是否有科學依據?

牽強附會,不科學,無依據

引文:「美國哈佛醫學院早就在2002年修改了食物金字塔,並且將五穀類食物,從金字塔的底端,改到金字塔的最上端,也就是鼓勵人們大量減少吃高澱粉、低纖維、低蛋白質、低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而美國《活得夠長活得更幸福》的作者雷·庫茲韋爾(RayKurzweil)(美國發明家。獲得許多獎項狄克森獎、卡耐基梅隆科學獎。1988年,麻省理工學院提名他為「當年傑出發明家」。他曾獲9項名譽博士學位,2次總統榮譽獎,更是在他所推出的食物金字塔中,將五穀類完全去除,代以更多的豐富的蔬菜,和我一樣主張由蔬菜、水果中獲取碳水化合物!」

問題12. 文中所稱「哈佛醫學院修改食物金字塔」存在嗎?如果有,為什麼要這麼改?如果沒有或者不準確,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五穀類完全去除」不是主流觀點,更不是可以推廣的指南。倒是有很多保健品直銷企業在推這種「低碳減肥法」。利弊參半,不宜推廣,脫離實際。

引文:「就拿中國人的早餐來說,很多人不吃早餐,而吃早餐的,多半是:稀飯+油條+饅頭+包子或者是麵條、麵包、米糕,用學術的角度看,叫做澱粉配澱粉再配澱粉,然後再配點澱粉!全部都是糖!還不得糖尿病?還不造成血粘度升高?多麼可怕的陋習!除了早餐沒有營養,只有空熱量之外,多數人的中餐也是以米飯為主,配幾根菜的快餐!晚餐雖然點了比較多一點的菜,但是,往往喝點酒,喝點湯,吃碗飯,很快就要飽了,剩下吃的菜很少,每個盤子夾兩筷子,就沒胃口了。最後總結這一天的飲食,基本上,還就是「飯桶」可以準確形容」。

問題13.文中所述是否具有科學依據?

文中描述的現象確實存在,也有幾分道理。

問題14.主食應該怎樣搭配吃才更健康?

總量合理(以不肥胖為準);粗細搭配;粗細參半或以粗為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