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國畫 用墨 技法

一、用墨分類: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淡墨描遠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干而近燥者。將墨汁置於硯中,用墨錠反覆研之,濃稠后即得焦墨,用於點苔、點睛,調整畫面輕重的作用。

4、宿墨:隔夜之墨。即所研之墨在硯內存放數日即可得宿墨,作畫易枯潤、蒼茫。

5、潑墨:全用濕墨潑紙畫成,單層墨色變化,蒼茫淋漓,而無筆痕。

明 戴進 關山行旅圖 立軸絹本 61.8×2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6、破墨:在畫末干之際,以濃墨或淡墨補筆;不同墨色互相滲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破墨之法,淡以濃破,濕以干破。皴染之法,雖有不同,因時制宜可耳。」又 說:「齊白石作花卉草蟲,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濃墨破淡墨,少見以淡墨破濃墨。」潘天壽認為用墨:「在干后重複者,謂之積,在濕時重複者,謂之破。 」作畫用破墨法,目的在於使墨色濃淡相互滲透掩映,達到滋潤鮮活的效果。

Advertisements

7、積墨:由淡墨開始,層層積疊,但明暗不同層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雜,而是層次分明。

8、飛墨:在輪廓內部皴后,用濃淡墨烘染絹背。

9、搭墨:毛筆調淡墨后,以筆尖復沾濃墨,下筆即有濃淡效。

10、退墨:又稱陳墨,舊墨即年代久遠之墨。

11、埃墨:即鍋底灰:用於工筆畫渲染,比松煙要好,畫蝴蝶和鳥的羽毛,用此墨乾擦酷似原物的質感效果。

明 戴進 春遊晚歸 絹本 167.9×83.1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二.五色六彩:

1、五色:干、黑、濃、淡、濕。

2、六彩:黑、白、干、濕、濃、淡。

3、濃、淡、干、濕、枯、澀。

墨分五色是指用筆方面的墨色變化,五色即:濃、淡、干、濕、燥。

明 鄭文林(舊傳戴進) 春酣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Advertisements

在中國畫里,「墨」並不是只被看成一種黑色。在一幅水墨畫里,即使只用單一的墨色,也可使畫面產生色彩的變化,完美地表現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濕、濃、淡、焦」五種,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與「濕」是水分多少的比較;「濃」與「淡」是色度深淺的比較;「焦」,在色度上深於「濃」;「白」,指紙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對比。

墨是黑的。可有人說:墨分五色。尤其好墨,落紙濃而不滯,淡而不灰,層次分明。甚至有人講: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這自然指的是畫家,在他們眼裡,墨不僅斑斕五彩,而且絢麗有情。這當然說的是松煙墨或油煙墨。

戴進 渭濱垂釣 絹本設色 139.6×75.4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三、各種墨色的特點及用途如下: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產生蒼勁、虛靈的意趣。

「濕」墨中加水多,與水調勻運用,多用於渲染,或雨景中的點葉、點苔、使畫面具有濕潤之感,或用於潑墨法,表現水墨淋漓的韻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論干淡或濕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於畫遠的物象或物體的明亮面。

「濃」 為濃黑色,多用以畫近的物象或物體的陰暗面。

「焦」 比濃墨更黑,用於筆蘸上極黑之墨是為焦墨,常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處,或勾點或皴。

明 吳偉 江山漁樂圖 紙本設色 270×173.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國畫歷來以墨為主,色為輔,所以中國畫之墨就是色,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說,還有「五墨」和「六墨」之分,「五色」指一筆畫出要有從濃至淡的多種變化。

所謂「五墨」和「六墨」則是說整體的墨色變化,五墨法將墨色分為焦、濃、重、淡、清。這是指墨色由深、厚、乾的焦墨向淡、薄、濕的幾近清水的過渡,形成不同層次的墨色的變化,一般由濃到淡是畫面的主調。焦墨較為少用,僅用在提神醒目和調整畫面輕重關係的地方。清墨,主要是參加墨韻和層次,使畫面既豐富變化又調和統一,而「六墨」將墨色分為墨、白、濃、淡、干、濕。它既講了墨的黑白濃淡的過渡變化,又講了運墨時干到濕的水分控制,也就是說墨色的濃淡和乾濕相互作用,才出現了干濃墨和干淡墨,濕濃墨到濕墨的多種變化。國畫產顏料的重要性不及於墨,但對表現層次和畫面氣氛大有益處。

明 吳偉 灞橋風雪圖 絹本淡設色 183.6×110.2 故宮博物院藏

四、用墨技法:

1、平塗:就是用一種基本的墨色平均塗在畫面上,一般用於某種物象和畫面,避免亂、碎。墨色一般較淡。

2、積墨:它有別於平塗的是平塗是一次性完成,而積墨法是多次累積。方法是先用濃淡不同的墨染或點出畫面所需部分,待干后再用濃淡不同的墨進行點染,如此反覆多次,積墨次數雖多,墨色不可僵死。要既黑又透,層次豐富:最忌死墨團,同時在積的過程中,要注意筆的交錯、重疊的變化以及點染面積的大小變化。

3、 破墨:即用一墨破另一墨。它與積墨不同的是,待未乾時加,它有濃破淡法和淡破濃法。

4、潑墨:用於大寫意,其法是用大筆先飽蘸水分,筆尖再蘸濃墨,稍作濃墨調和,然後筆尖再蘸濃墨,焦墨,使筆上墨色從焦墨自然過渡到清墨,然後大筆揮灑,橫塗豎抹,盡情盡意,水墨淋漓。這種墨法易出枯濕濃淡皆備之效果,如不足則可再用水墨破之。

5、沖墨:有水沖墨和墨沖水之分。水沖墨是先將物象用重墨畫出大意,再用水或淡色墨水淋或傾倒畫面上,使原來黑色盡量滲化,待效果理想時即用熱風機定型。水沖墨可分為二種,其一是乘濕立即沖之,其二,等墨色稍干而未乾全乾時沖之,這樣原墨部分定型,部分被水衝掉,效果和上法不同,墨沖水是先用在畫面上畫或淋,再用濃淡墨淋或沖之。這種方法可在宣紙下墊上墊子,一種是不吸水的墊子,讓墨和水在紙上流,出現一種動感的墨色效果:另一種是墊上一種吸水的墊子,墨淋或倒上會立即被下面的墊子吸掉,效果與前一種不同。

6、吸墨:是用筆在玻璃或不吸水的紙上畫物象,然後讓其在上面流動出肌理效果,再將宣紙平放其上吸之,再利導因勢勾畫出畫面。還有一種是在宣紙上用水畫出物象,然後用筆蘸上濃墨,水分要極少,在紙上平抹,有水畫過處干墨就被吸上,並自然滲化,再加工點畫即成。

明 吳偉 寒山積雪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7、讓水法:讓水法即墨讓水。先用水在畫面上畫出物象,再用墨和色畫於其上,有水部分墨就讓開,無墨部分墨就自然暈化,如畫月亮、先用水畫出月亮,再用淡墨大筆鋪上雲彩(或夜空),月亮就被烘托出來,畫水塘也可先用水拖出水之波紋,再以大筆淡墨鋪水,水紋處墨讓開,水的感覺甚佳。

8、趕墨法:近似沖墨,不同處在於沖墨是無必然,是依形整形,趕墨是將墨趕到自己預定的範圍內,有必然性,如畫夜景、梅花,要讓梅花干枝朦朧,可用墨先畫梅花干枝,然後用水筆在線條一邊趕墨,讓墨線向所需的一邊滲化,這時的梅花既保留了原有筆觸,又滲暈化朦朧夜景效果。它還有一用處,就是在作畫時由於沒有注意。墨滲化過渡,超出範圍,也可用清水筆將墨趕回,這樣較能控制水墨的滲化。

9、膠結法:有和膠有骨膠,木膠等,也可用膠水代替。一是將膠溶於墨中,所畫出的線條無明顯筆觸,滲化很快,滲化的邊緣清晰,即所謂「結邊」,二是,用膠在宣紙上畫物象,再用墨覆其上,有膠處墨讓開,無膠處正常滲化,形成有膠處露出白線,無膠處墨氣淋漓。

10、排結法:用大量墨鋪開后,未乾時即用食鹽少許灑在墨上,鹽水會將墨漸漸排開形成不規則斑點,其斑點邊線清晰自然,然後用熱風機吹乾定形。

11、暈結法:所用紙張選用適當濃度的洗衣粉水刷一遍,待干后即可使用。用濃淡墨大筆畫出物象,稍後用水點灑於墨上,有墨處出現大小不等的斑點,由於洗衣粉的作用,斑點會漸漸擴大,然後再用水噴在上面,最好往一個方向將紙豎起斑點會暈化變大,且向同一方向暈化,畫面會出現冰凌效果和冰雪效果。

以上是關於用墨的技巧的概論。

吳偉 松下高士圖

五、在中國水墨畫的墨的使用方法上大致如下:

淋法:用細長的硬毫筆,飽蘸墨色,筆身垂直於紙面,先讓墨色自然滴落,然後逐漸用力向下滴灑,將筆上墨色灑完,如果不夠,可反覆多次。

滴法:用大筆飽蘸墨色或青黛色雜墨水用手指將筆上墨色擠滴於紙上,讓其自然滲化,小畫可直接滴。

灑法:用筆蘸墨色,不宜過多,甩灑於紙上可用於現風、風雪、風中楊柳等,宜於表現風中動感。

彈法 :即用指蘸色墨彈於紙上。

以上四法可綜合應用,不必拘泥一法。

明 吳偉 山水圖對軸

渲法:用淡墨將物象的明暗,凹凸進行部分強調,用筆的中鋒、側鋒均可,墨不宜太濕,也不可過干。干墨渲稱為擦,也可乾濕並用,先干后濕或先濕后干,加強物象質感。

刷法:用大筆橫掃,或用排筆、底紋筆也可,此法宜大面積鋪色用。

捽法、擢法:即下筆的動作的名稱,捽用筆直下緩提,似揪住一物而後拉之勢;捽點厚實。擢法用筆直下快提下得緩,提得快,好像拔毛較爽勁。

以上介紹的墨法只是梗概,主要是多實踐,在完成一副作品時單一法有時是不夠的,只有多法混用,才能豐富,出現生機。一般在用筆方法,筆中含水少,易出現干筆飛白,含水量多,墨色滋潤清明,行筆快則易出飛白,慢則墨飽滿潤澤。行筆快而含水少,紙上留墨即枯又少,宜於畫透明之物,反之,則可產生飛白,又不失明快滋潤,且用筆又顯瀟洒自然,不粘不滯。在作畫時往往不是故意用枯墨慢筆而是先以濕墨,待筆上水份漸漸少時,行筆隨少變慢,直到把筆上的墨用完,才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墨的變化就會豐富多彩。對於筆的側鋒易生飛白,在皴擦紋理時常用,中鋒墨線園渾,快則有飛白,但相對側鋒,飛白少。

吳偉 湖山清夏圖 手卷 正德丁卯(1507年)作

六、用墨要項:

輕重疾徐,濃淡乾濕,淺深疏密,流麗活潑。

沈周 溪山秋色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