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用中醫理論來解釋西藥,用西醫理論來解釋中藥,會怎樣?

如何用中醫藥的理論解釋西藥的作用?

這也不是不能解釋,中醫藥關於藥物的理論就是,所謂性味歸經。

五味,即我們通常說的酸甜苦辣咸五味,雖然現在不認為辣是一種味道。因此,我們只要找一批現代「神農」將所有西藥逐一來品味,就可以獲得每種西藥的五味屬性。

四性,即溫涼寒熱。這個主要是涉及物質的「溫度」感,也是用口腔和舌黏膜靈敏的溫度覺,以及每種物質引發人體的寒熱反應。

這當然也是可以評價的。

至於歸經,這個就更容易解釋了。所有西藥,進入體內后都有各自的分佈和代謝途徑,和代謝動力學變化,以及作用部位或者靶點。這些都經過嚴格的研究,也可以套上中醫理論的歸經理論。

中藥,比如,辣椒、姜,在四性,就是因為嘗起來熱辣辣的(英語里的辣甚至乾脆就是hot),因而稱味辛;吃起來熱辣,吃了後身體會感受到發熱,並出汗,這就屬於性熱。這些辛熱中藥,常用來治療胃腸道疾病,食用也用作香料和開胃,因此,歸脾、胃經。

Advertisements

同理,西藥,也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性味歸經評估。

或者乾脆說,凡世間萬物,無一不可用作是中藥,進行性味歸經評估。

這自然也包括自然存在甚至化學合成的西藥。或者說,西藥原本就屬於中藥的一個分支。

比如,布洛芬,嘗起來就是辛熱的;而主要作用,不僅可以消炎退熱治療呼吸道感染,還會作用於胃腸道和腎臟,引發毒副作用。

這樣,布洛芬就是可以評估為性熱、味辛,歸肺、胃、腎經。

同理,其他西藥也完全可以找出各自的性味歸經。

反過來,用現代科學理論解釋中藥的作用又如何?

當然,反過來,用現代科學解釋中藥的作用,則容易得多。

比如,乾薑,味辛,性熱,歸脾、胃經,主治,脾胃虛寒、呃逆嘔吐,腹瀉下痢。

從現代科學理論來說,姜油中姜酮、姜醚等化合物,可以激活體內溫感受體——TRP家族中的成員V1。就是TRPV1受體,也俗稱的辣椒素受體。

Advertisements

TRPV1一方面是一種溫感受體,被42℃以上熱性傷害性刺激激活,產生熱燙甚至疼痛,即辛辣(味)覺。人吃乾薑后就跟遇到43℃的熱刺激一樣,在感覺熱的同時,擴張皮膚血管同時還出汗來散熱。

這就是乾薑味辛性熱的原因。

同時,TRPV1大量分佈在胃腸道內,因而乾薑中的辛辣成分激活分佈在胃腸道上的這些受體,自然可以解釋為歸胃、脾經,從而使胃腸道產生溫熱的感覺,起到溫中散寒作用。同時,TRPV1被激活還能增強或調解胃腸動力,因而可以用於治療呃逆嘔吐。

因此,乾薑自然歸胃、脾經。

這樣,乾薑的性味歸經,是完全可以用現代科學研究的成果來解釋的。

其他中藥也不例外,儘管並不是每一種中藥都可以盡善盡美的解釋。

總體上,中醫性味歸經理論理論也不是不能用來解釋西藥的作用;反過來,現代科學來同樣可以解釋中藥的性味歸經基礎。

由此可見,中西醫理論原本相同或者就是一體,兩者結合才是發展中西醫唯一正確的道理。

當然,由於西方一向自以為是,不一定接受中醫理論的指導。

但是,我中華文明具有非凡的包容性,復興、振興中醫,我們需要現代科學為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