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麵食文化

鍋燒烏冬面

源自中國的素麵

日本傳統麵食是烏龍麵(うどん/Udon)和蕎麥麵(そば/Soba)。烏龍麵原料是麵粉,蕎麥麵原料是蕎麥粉;前者是關西人的最愛,後者是關東人的專屬。夏天吃涼麵、炒麵,冬天吃湯麵,再加上原本傳自中國、經日本人加工后又出口的「拉麵」(ラーメン/Ra-men),以及加工製法傳自中國的「素麵」(そうめん/So-men,龍鬚面),還有原本是義大利麵條而被日式化的「和風Spaghetti」……令日本人養成幾乎三餐中必有一餐是麵食的飲食習慣。

源自中國經改良的拉麵

用麵粉和水加工製成食品的製法,在八世紀奈良時代便自中國傳入日本,歷史最久的正是素麵。素麵又分兩種,一種是比較細的「そうめん/So-men」,另一種則是比較粗的「ひやむぎ/Hiya-mugi」。二者均為涼麵,味道差不多,只是麵條有粗細之分而已。烏龍麵正是由素麵演變而成。而蕎麥則由於在瘠地、寒冷地區也能生長,因此日本自古以來便有蕎麥料理,不過古代人吃的是「そばがき/Sobagaki」,就是用熱開水泡蕎麥粉吃。戰國時代的豐臣秀吉非常喜歡吃這種蕎麥糕,現代日本某些蕎麥麵老鋪子也仍會提供這道老麵食。

Advertisements

蕎麥麵

蕎麥粉變成蕎麥麵是在十六世紀後半至十七世紀初,有人想出在蕎麥粉內加上麵粉揉成麵條的方法,起初只是稍微煮一下再用蒸籠蒸熟,蘸醬油或蘿蔔泥吃。現代的「笊蕎麥」(ざるそば/Zaru-soba,涼蕎麥麵)都用笊籬或竹籠當容器,正是往昔用蒸籠蒸的遺痕。

中國內地或台灣似乎沒有吃蕎麥麵的習慣,但是我旅居河南省鄭州市時,市面上有蕎麥麵賣,我記得當時的留學生經常買蕎麥麵回來做成「笊蕎麥」。蕎麥麵的顏色比普通麵條深,看上去似乎不怎麼好吃,不過蕎麥花很可愛,白居易就曾寫過一首《村夜》: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另有一種麵食是「水團」(すいとん/Suiton),製法很簡單,就是用麵粉和水再撕成麵糰,放進湯汁內煮熟而已。水團在江戶時代和二戰前算是日本的庶民點心之一,但是二戰後由於糧食短缺,出現許多隻在熱開水中放進麵糰的路邊攤,味道很不好,導致戰後成長的日本人一提起水團便會皺眉。不過,我個人是蠻喜歡吃水團的,一則製法簡單,再則湯汁可以做成日式鰹魚醬油湯,也可以做成中式豬骨湯或雞骨湯,一「團」兩吃,既簡單又好吃。

Advertisements

平時在網上看到各種對日本的討論,但自己不來一次,很多東西不會真的感受到。當吃完一碗一蘭拉麵,喝完最後一滴湯,碗底顯示「能這樣喝完最後一滴湯,就是我們最大的喜悅」時,我是完全被「征服」了。服務業的至高境界,在日本就是這樣隨處可見……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