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炎是怎麼回事?脂膜炎的癥狀及治療

脂膜炎症的主要發生部位可將脂膜炎分為小葉性脂膜炎及間隔性脂膜炎兩大類。脂膜炎是一譜寬的綜合征,隨臨床特點、關連的疾病、病理改變不同而可分為不同亞類。診斷除盡量發現引起的疾病和病原外,最早期新鮮的活儉,切除足夠量的標本,行系列性病理切片(以定間隔性、小葉性或混合性),很為重要。

脂膜炎為脂肪組織有炎症細胞浸潤。臨床上呈急性或亞急性經過,以反覆全身不適、關節痛、發熱、皮下結節為特徵。根據受累部位,可分為皮膚型和系統型。脂膜炎好發於女性,約佔75%,見於任何年齡,但以30~50歲為最多見。

脂膜炎的病因

較為複雜,局部因素如外傷、寒冷、注射某些藥物,全身因素如結核感染、扁桃腺炎等可引起脂膜炎,一些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硬皮病、結節病也可引起脂膜炎。皮下脂肪血管的病變也常影響脂膜而出現炎症改變。

Advertisements

脂膜炎的癥狀

結節性發熱性非化膿性脂膜炎

又稱韋伯-克里斯琴二氏病。是原發性小葉性脂膜炎,病因不清。患者以女性居多。臨床上為反覆發作的皮下結節,直徑約2~3cm左右,表面紅,有壓痛,見於軀幹及四肢,以下肢為多見。結節經數周或數月後逐漸消退,但不時又有新結節單個或成批出現。成批出現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及關節酸痛。本病一般無內臟損傷,預后良好。組織病理學檢查主要為小葉內脂肪細胞變性、壞死。多數組織細胞及少量淋巴細胞、漿細胞的浸潤,血管壁增厚,內膜增厚,後期皮下脂肪內發生廣泛的纖維化。本病應與結節性紅斑和硬紅斑相鑒別,結節性紅斑多見於青年女性,常在春秋髮病,皮損在小腿伸側,結節較小而淺在,表面紅,愈后無萎縮瘢痕;硬紅斑的結節較大且深在,表面暗紫紅色,可破潰結疤,好發於小腿屈側,患者常有結核感染。本病尚無特效療法,主要處理是矯治病灶,注意休息,可試用水楊酸鹽類、消炎痛、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等。

Advertisements

寒冷性脂膜炎

寒冷環境中造成局部皮下脂肪損傷,表現為紫紺色的皮下結節或斑塊,局部溫度較低,好發於大腿、臀部及面頰部。避免受寒,注意保暖,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損害可在數周內逐漸消退。

新生兒皮下脂肪壞死

見於健康的足月新生兒,表現為限局性堅實的暗紅色皮下結節,好發於臀部、腹部及肩背部,經數周或數月後可逐漸自行消退。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分娩時受傷、受冷等因素有關,患兒母親多數為高齡初產婦,並以產鉗分娩。對患兒注意保暖,加強營養,局部保護均可使病變消退,一般不留疤痕。

皮脂類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見於長期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患者,在突然停服或驟然減葯后在面頰、肩背部及臀部等出現皮下結節,表面皮膚潮紅,亦可正常皮色。患者以兒童多見,大多因白血病、腎炎等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本病無需特殊治療,適量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后即可慢慢消退。

外傷性脂膜炎

脂肪細胞較為脆弱,受到外傷容易引起皮下脂肪壞死,繼而導致炎症反應,造成局部紅腫,出現硬的斑塊,好發於較為肥胖的婦女及兒童。局部理療可促進炎症吸收,組織修復。

此外,一些系統性疾病可侵及脂肪組織而出現脂膜炎,如深在性紅斑狼瘡,又稱狼瘡性脂膜炎,是以脂肪組織病變為主的紅斑狼瘡,表現為一個或多個深在的皮下結節,愈后常留下明顯的萎縮性瘢痕。好發於面頰部、臀部及臂部。還應該提及的是有些惡性腫瘤病如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白血病等也可以皮下結節或斑塊為主要癥狀,若誤診為脂膜炎將延誤治療影響預后,因此對原因不明的皮下結節或斑塊應及時取材作組織病理學檢查,以早診斷、早治療。

脂膜炎的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纖維蛋白溶解藥、氯化奎寧,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有一定療效。在急性炎症期或有高熱等情況下,糖皮質激素潑尼松每天40—60mg和非甾體抗炎葯有明顯效果。對症處理,可用激素控制炎症急性過程,但當體溫下降,結節消退,停葯后常有複發。如果患者還有其它自身免疫病,首先應積極正確治療已有的免疫病,可以用激素控制急性癥狀,繼之用中藥及免疫調節劑進行全身治療,針對本病易複發的特點,在治療過程中亦應給予防 複發治療。

中醫觀點

脂膜炎類似於祖國醫學的「梅核丹」,中醫認為脂膜炎系熱毒內蘊,外受寒濕,以致經絡受阻,氣血凝滯,營衛失調所致。

治宜活血化瘀,化濕通絡,清熱解毒。

方一:銀花、紫花地丁,黃柏、山梔、土茯苓、五靈脂、莪術、炮甲珠。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國醫研習社。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