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消化系統組成

梁淑文教授,解放軍306醫院,消化科

消化系統包括:食管、胃、腸、肝、膽囊、胰腺,以及腹膜、腸系膜、網膜等都可以發生病變,但是小腸病變較為少見,腹膜、腸系膜和網膜疾病最少見

消化系統的基本生理功能:攝入食物,將食物消化,分解成為小分子物質,並從中吸收營養成分,經肝臟加工,成為體內自身的物質,供機體需要,未被吸收的物質即殘剩物被排出體外,這些生理功能的完成有賴於消化系統協調的運動和各種物質的分泌,最終完成吸收。

1、消化道的運動功能:使攝入的食物由大塊到小塊再變成食糜與消化道充分混合,不斷向前推動,並使之與腸壁的吸收位置充分接觸,以及完成排便,任何影響消化道運動功能的因素,都可以產生相應的臨床表現,造成胃腸道動力障礙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2、消化酶:

食物成分在胃腸道內的消化、分解有賴於胃腸道腺體,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肝臟分泌的膽汁,以及腸菌酶參與的酶促反應。這些環節障礙,會造成消化、分解不良,例如:小腸內細菌生長過快使接合膽鹽變為遊離膽鹽而失去消化脂肪的作用。

營養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在於小腸粘膜,應為小腸粘膜所具有的各種酶是營養物質被吸收的基本條件。如果小腸先天性或後天性酶缺乏,腸粘膜炎性、腫瘤性病變、腸切除過多(短腸綜合症)。這樣使吸收的面積減少,是造成消化和吸收不良的主要因素。另外,攝入的維生素所需的壁細胞所分泌的內因子接合后才能在迴腸末端被吸收。故而內因子的缺乏可造成巨幼細胞性貧血。

大腸則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場所,各種因素導致水分不能完全吸收會造成腹瀉,如果腸腔內殘存物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過度吸收,或胃腸道本身病變或外來壓力致動力減弱或較輕,則會出現便秘。

Advertisements

肝臟是機體代謝的樞紐,被吸收的營養物質或藥物等一時通過複雜的酶促反應而在肝臟內進行代謝、處理,故肝內各類代謝酶的缺乏、肝細胞損害超過其代償能力,血供不足等因素、可引起各種肝病,入:各型肝炎、藥物性肝病、肝性腦病等。

胰腺內分泌功能及外分泌功能,胰腺所分泌的各類酶隨胰液排到十二指腸,起重要的消化分解作用,如果分泌不足會出現消化不良,而如各種因素使分泌不暢,造成胰腺分泌的各種消化酶溢出胰管,會發生自身消化,產生炎症。

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下,消化系統的運動、分泌功能都受自主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的支配,而下丘腦是自主神經的皮層下中樞,也是聯絡中樞神經與低位神經系統的重要中間環節,精神因素與消化道的關係密切,如精神狀態的變化能影響胃腸道粘膜和肝臟等的血液動力學盒分泌,也能引起胃腸道運動功能的變化,故消化系統疾病常伴有猶豫,焦慮等表現,即中醫診斷的肝鬱氣滯,氣滯血瘀,肝氣不舒等癥候,還是很有科學依據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