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病害區分——番茄細菌性斑疹與番茄斑枯病

在農業生產上,我們經常會遇到極為相似的病害,但由於致病病原不同,必須採取不同的藥劑和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害以降低損失。這就要求我們對癥狀相似的不同的病害有一定的區分能力,這樣才能在生產上選擇適合的藥劑,不錯過最佳防治時期地進行有效防治。

區別圖鑑識別類文章,本文以文字描述為主,在介紹時盡量凸顯兩類病害的識別要點: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

圖1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

圖2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又稱細菌性微斑病,病原物為丁香假單孢菌番茄葉斑病致病型。病菌在種子上、病殘體上及土壤里越冬,通過雨水、灌溉水以及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傳播,並具有多次再侵染。潮濕、冷涼以及低溫多雨的環境條件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噴灌的田間病害發生較重,種子帶菌是幼苗發病的主要原因。

Advertisements

癥狀表現以及識別要點: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發病,以葉緣和未成熟的果實發病較重。

葉片發病出現褐色和黑色斑點,稍隆起,外部有黃色暈圈。

莖部發病出現黑色斑點。幼果發病發病,果面隆起小斑點,果實近成熟時斑點周圍的組織仍保持綠色。

田間識別這一類的細菌病害,可取葉片對著在太陽光觀察病斑及周圍部分,看是否呈現油膩狀透明,輕輕撕開病斑及周圍部分,觀察是否有半黏稠菌膿流出。

番茄斑枯病:

圖3 番茄斑枯病

圖4 番茄斑枯病

番茄斑枯病又稱番茄白星病,是番茄常見葉部病害。此病在番茄各生育期都有發生,是真菌性病害。病原物為無性菌類番茄殼針孢菌。病菌在病殘體、種子上或者田間茄科雜草上越冬,借風雨以及農事操作傳播,並具再侵染。光照不足、溫和潮濕的氣候條件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過度密植、通風透光差的地塊發生嚴重。

Advertisements

癥狀表現以及識別要點:

該病可危害葉柄、莖、花萼、果實等部位。葉片染病,先從植株下部老葉開始發病,初期背出現水漬狀小圓斑,後葉兩面都出現圓形和近圓形病斑。

該病病斑邊緣深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病部表面散生稀疏、隆起的小黑點(後期可見明顯病徵,這是區別於細菌性病害的主要判斷依據)。發病嚴重時,葉片布滿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漸枯黃、脫落,並形成穿孔(前者細菌病害往往不形成穿孔)。在該病害侵染前期出現癥狀時,可通過病斑是否有菌膿溢出確定是真菌還是細菌病害。必要時一定要進行鏡檢或者分離培養確定病原物,以期在發病初期確定病原並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這裡主要說明兩種病害的藥劑選擇,但有效防治各種病害必須配合合理的耕作栽培措施,可參考之前的文章,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

發病初期施藥,可選用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72%新植黴素,可殺得水劑,絡氨銅水劑,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等細菌藥劑,一般每7-10天防治一次,防治1-2次。

番茄斑枯病:

發病初期施藥,可選用多菌靈、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甲霜錳鋅、福美鋅、葉霉凈、絡氨銅水劑等真菌藥劑,每7-10天防治一次,防治2-3次。

-------------------------------------

更多農業熱點新聞,更實用的農業技術,更色彩的農人生活趣事盡在」農醫生資訊」微信公眾號(微信號:newsonline1 ←長按可進行複製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