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茭白吃法這麼多,常吃茭白好

原文:[茭白]:茭白炒肉、炒雞俱可。切整段,醬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須切片,以寸為度,初出太細者無味。

淸 袁枚《隨園食單》雜素單

上文講到端午節要吃「五黃」,民間還流行要用「五白」來搭配,「五黃」配「五白」。五白者,即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和茭白。今個就和大家聊聊五白中的茭白。

茭白,又名高瓜、菰筍、茭筍,高筍。古人稱茭白為「苽」。《周禮·天官》中鄭玄注為: 「苽,雕胡也。」苽同菰,屬禾本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分為雙季茭白和單季茭白(或分為一熟茭和兩熟茭),雙季茭白(兩熟茭)產量較高,品質也好。夏秋間開花結的籽實,叫「菰米」,稱「雕胡米」,早在兩千多年前,菰米就是一味主食,《禮記》記載:「食蝸醢而菰羹」。菰羹就是菰米飯,周朝時將「菰米」與稻、黍、稷、菽、麥、並列為六穀,最早是和六畜並稱為「六穀豐登,六畜興旺。」用菰米做的飯,便是「雕胡飯」。「雕胡飯」香脆而甘,在歷史上頗享盛名。李白詩曰:「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杜甫又言:「滑億雕胡飯,香聞錦帶羹」都是對「雕胡飯」的讚美。

Advertisements

在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後來人們發現,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種菌癭細嫩可食,是一種美味的蔬菜,而它就是現在食用的茭白。這樣,人們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開花結果,繁殖這種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為蔬菜。從此六穀變成了五穀。大約到了明代以後,我國用菰米做飯就逐漸減少了,今天,已很難見到菰米了。但是,美洲至今仍然盛產菰米。由於印第安人吃它,所以又叫「印第安米」也叫美國野米。

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國和越南,其中又以中國栽培最早。我國現在種植的茭白只長葉莖,不開花結籽,而開花結籽的就是菰米。因為菰米與「五穀」比起來,穀粒成熟期不一致,籽實容易脫落,收穫困難,產量較低,還影響茭筍的生長,農民一經發現便立即拔除,所以我國現在只種植有黑粉菌寄生的茭白,當做蔬菜食用。

Advertisements

茭白是菰草感染黑粉菌后產生的菌癭,其實會感染真菌的不止是菰草,還有玉米。北方人把玉米感染黑粉菌后結出類似的菌癭叫稔頭、棒子包,當然嫩的也可以做菜吃。只是一旦玉米感染了黑粉真菌,這棵玉米植物就要被淘汰,而且不能扔在地頭上,怕它傳染上其它玉米。茭白屬喜溫性植物,生長適溫10~25℃,不耐寒冷和高溫乾旱。平原地區種植雙季茭白為多,而雙季茭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但對水肥條件要求高,所以溫度是影響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發達,需水量多,適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層深厚鬆軟、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壤土或壤土。茭白有秋產單季茭和秋夏雙季茭兩類。這兩者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茭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茭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

茭白

自古流傳至今,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香港、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黑龍江等地均有種植。多生長於江湖地帶,以餘姚茭白算河姆渡鎮最為聞名,2001年7月河姆渡鎮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茭白之鄉」。茭白的栽培發源於蘇州,蘇州的茭白,一年兩熟,端午和重陽時大量上市,價廉物美,成為應時節蔬菜中領銜的主角,被列為「水八仙」之首。

茭白是我國的特產蔬菜,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

江南有謎語「遠看一棵草,近看大肚皮阿嫂。」這個謎語的謎底,便是市民餐桌上一道常見的時令鮮蔬——茭白。每年春天,茭白田裡抽出嫩嫩的新芽,最早讓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端午節前後,茭白上市了。一個個紡錘形的茭白,雪白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進入秋天,茭白的莖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茭白像孕婦一樣挺起了雪白的肚子,時間越長,肚子越大。到了一定時候將它掰下,卻發現它像極了女人的大腿,於是它又有了個新的雅號——「美人腿」。因其生於水澤汀田,出落得潔白如玉、鮮嫩水靈,因此有文人賜予美名「玉筍」又號假竹筍。

茭白不僅外形優美,它的價值更是不菲。茭白口感好,營養豐富,大家都愛吃,都喜歡吃。「菰首者菰蔣三年以上,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兒臂。大者謂之茭首,本草所謂菰根者也,可蒸煮,亦可生食。其或有黑縷如黑點者,名『烏郁』。另外,不少人看到茭白上帶有黑點,以為是壞了。其實這些小黑點,是一種名為「菰黑穗菌」的真菌類,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助延緩骨質老化。

茭白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輔助治療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煩而止渴,夏季食用尤為適宜,可清熱通便,除煩解酒,還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茭白味甘、微寒;具有祛熱、生津、止渴、利尿、除濕、通利的功效;主治暑濕腹痛、中焦痼熱、煩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茭白熱量低、水分高,食后易有飽足感,成為人們喜愛的減肥佳品,茭白中含有豆醇能清除體內的活性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可阻止黑色素生成,它還能軟化皮膚表面的角質層,使皮膚潤滑細膩。

茭白不但可以和其他菜炒著吃,也能生吃,而且生吃茭白的口感是脆脆的,肉質細嫩,汁水很多。在南方就有生拌茭白的做法,這是端午前後的時鮮小菜,乍一看樣子像拌蘿蔔絲,而吃起來口感清脆,有一股清香,這道小菜製作方法簡單但是有講究,選鮮嫩茭白刨去皮切絲,但是絲不要切太細,而且要晾乾水至少要控干水,隨後把煉好的油放冷,先淋少許在茭白絲上拌勻,再加少許細鹽即可。要點是先要茭白絲裹上油再加鹽,鹽要少要細,不要早加。這樣吃出來的是茭白的那個鮮味香味,令人齒頰生香。但是由於茭白中含有較多草酸,而草酸會在腸道內與鈣結合成難溶的草酸鈣,而草酸鈣是難以被人體吸收的,不僅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還會有結石的風險,而草酸是能溶於水的,特別是水溫較高時,草酸比較容易擴散到水中,在吃茭白前進行焯水是能去除大量草酸的好方法,這樣做還能促進鈣質和蛋白質的吸收,食用更加健康。所以還是焯水處理后再吃對身體更好。

茭白以嫩莖肥大,外觀白凈整潔,多肉,新鮮柔嫩,肉色潔白,帶甜味者為最好。鮮嫩的茭白是可以生食的,像蓮藕、菱角一樣,是既可看作蔬、又可作為果的佳品。那如何挑選茭白呢,在這裡教大家幾招挑選茭白的秘訣:市面上的茭白有大有小,體型太大的茭白,吃口會感覺較老。從營養角度考慮,選擇個頭適中、外殼翠綠、體型飽滿為宜。帶殼的茭白應該外殼翠綠,拿在手上有重量感,那是因為比較新鮮且富含水分,營養價值最高。選擇「莪溪」茭白,可以依據「一線白」來挑選。「一線白」就是選擇帶殼的茭白,看兩張茭白葉合攏處是否露出一線白色,這「一線白」過寬,說明稍老了點,沒有「一線白」則偏嫩了點。不少人覺得茭白的皮綠了就是老了,其實不然,茭白見光變綠是自然現象,變綠並不代表茭白變老。選購茭白要看底部,只要底部沒有空心、發黑,沒有水傷或褐色斑點,以及有點軟爛或是變色,底部一面還有細緻的毛孔,那表示夠新鮮、口感嫩。即便表皮發綠、刨皮之後,內里依然白嫩好吃。盡量選擇還沒有剝殼的茭白,如果實在是懶,要購買已經剝殼的浸泡在水中的茭白,那最好聞一下是否有刺鼻氣味,看看外表是否過於白亮、鮮艷,如果都具備了,有可能是經「美白」的茭白。烹調時要注意茭白不要與豆腐一起食用。

茭白宜葷宜素、宜炒宜爆、宜拌宜湯,適用於炒、燒等烹調方法,或做配料和餡心,茭白生的隨和,可以與各種原料配伍加工,是一款"百搭菜"。可切絲、切塊、切粒,如茭白炒肉絲,茭白燒肉,油燜茭白什麼的。茭白也可以不與任何葷素搭配而"獨立成章",紅燒者為油燜茭白,白炒者為蔥油茭白,這兩種做法都能品到茭白的本真,而且也特別地下飯。江南有用茭白為原料,烹製成素火腿,做法是將生麩(生的水麵筋)裹住茭白的一頭,浸以作料,然後放入油鍋一炸,即成美味的素火腿。茭白焯一下后斬碎了拌入肉糜做餛飩餡兒,那餛飩就多了一份茭白的鮮嫩和清香了。生食拌菜、醬制、腌制,也可製作罐頭,供各季食用。做冷盤食用,清新淡雅,若是熟食,則清爽利口,旺火烹炒就更脆嫩鮮美了。因茭白本身無味,關鍵靠借味,與肉同炒,則借肉香出味。茭白於唇齒間暗香浮動。

茭白常見菜肴有醬燒茭白、茭白熘雞片、茭筍肉片、蟹肉茭白燒賣、茭白炒毛豆、醬燒茭白、茭白燒臘肉、黃辣丁燒茭白、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晉朝張翰的菰菜蒓鱸羹,《隨園食單》記載有茭白炒肉、茭白炒雞。用茭白煨肉也不錯,將茭白切段用醬醋炙之味道尤佳。時值仲夏,向大家介紹一款隨園菜醬醋燒茭白:炙字從肉從火,原意為烤。烹飪之法烤亦為燒,做此菜不亦用太嫩的茭白,袁枚講初出太細者無味,選粗壯豐滿者,去皮切寸段或滾刀塊,通常蘇州的家常做法還當屬油燜茭白。茭白去殼,根部老皮刨去,十字剖開,橫切成5厘米的段。也可以切成滾刀塊。鍋內烹調油稍熱,茭白倒入翻炒,火不要開太大,既然叫油燜,就是多翻炒一會,讓油燜入茭白裡面。然後放細鹽和白糖再翻炒,放一點點水,把鍋蓋蓋上,等聽到水被蒸發掉,油滋滋作響時,開蓋,烹制少許醋起鍋。這種做法實則是茭白的一種奇特吃法。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路,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