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夏季易患皮膚病和濕疹?

近段時間接診許多手腳、皮膚、身體其他部位長滿小水泡,奇癢無比,撓破後有黃水或液體滲出,越撓越癢、撓破然後脫皮、甚是煩人。

有這些問題會影響睡眠、工作、甚至心情、讓人鬱悶不堪、究竟是怎麼會這樣?而且患上此問題的人還特別多、今天我就來詳細給大家聊一聊夏季手腳長小水泡的問題!

因為濕為長夏的主氣。長夏即農曆六月,時值夏秋之交,陽熱尚盛,雨水且多,熱蒸水騰,潮濕充斥,為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若濕氣淫勝,傷人致病,則為濕邪。濕邪為病,長夏居多,但四季均可發生。

濕邪侵人所致的病證,稱為外濕病證,多由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水中作業等環境中感受濕邪所致。

濕邪的性質和致病特徵

濕為重濁之邪,屬陰,其性黏膩、停滯、瀰漫,其傷人多隱緩不覺,易導致多種病變。

濕為重濁之邪,與水同類,故屬陰邪。陰邪侵人,機體陽氣與之抗爭,故濕邪侵人,易傷陽氣。脾主運化水液,性喜燥而惡濕,故外感濕邪,常易困脾,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使水濕內生、停聚,發為泄瀉、水腫、尿少等症。清·葉桂《溫熱論·外感溫熱篇》說:「濕勝則陽微。」《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因濕為重濁有質之邪,侵人最易留滯於臟腑經絡,阻遏氣機,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如濕阻胸膈,氣機不暢則胸膈滿悶;濕阻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失常,納運失司,則脘痞腹脹,食慾減退;濕停下焦,腎與膀胱氣機不利,則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暢。

「重」,即沉重、重著,指濕邪致病,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若濕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束布帛,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於濕,首如裹。」濕邪阻滯經絡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等,稱之為「濕痹」或「著痹」。「濁」,即穢濁不清,指濕邪為患,易呈現分泌物和排泄物穢濁不清的現象。如濕濁在上則面垢、眵多;濕滯大腸,則大便溏泄、下痢膿血;濕濁下注,則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濕邪浸淫肌膚,則可見濕疹浸淫流水等。

「黏」,即黏膩;「滯」,即停滯。濕邪致病,其黏膩停滯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癥狀的黏滯性。濕病癥狀多表現為黏滯而不爽,如排泄物和分泌物多滯澀不暢,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證的小便滯澀不暢,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膩等,皆為濕邪為病的常見癥狀。

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因濕性黏滯,易阻氣機,氣不行則濕不化,其體膠著難解,故起病隱緩,病程較長,反覆發作,或纏綿難愈。如濕溫、濕疹、濕痹(著痹)等,皆因其濕而不易速愈,或反覆發作。所以吳瑭《溫病條辨·上焦篇》謂:「其性氤氳黏膩,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溫熱之一涼即退,故難速已。」

三是易阻氣機。因濕為重濁之邪,故傷人最易留滯臟腑經絡,阻遏氣機,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

濕邪為重濁有質之邪,類水屬陰而有趨下之勢,人體下部亦屬陰,同類相求,故濕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下部。如水腫、濕疹等病以下肢較為多見,故《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另外,寒邪也屬陰邪,同氣相求,侵人也常傷及下部,如《靈樞·百病始生》說:「清(寒)濕襲虛,病起於下。」

俗話說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屬滋膩、如油入面、而濕邪侵入人體又最易侵入脾與三焦、脾主運化、如果長時間被濕邪侵襲導致運化失司、氣血精津液不能正常輸布全身、而三焦被濕邪淤堵就會導致水道運行不暢、膚失臑養、再加上現代人,飲食厚甘肥膩、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食物、作息無常、大傷脾胃、夏季外界濕邪與體內內濕相互勾結蘊結生風生熱、熱入血分、在皮膚一些部位造成濕疹、風疹等皮膚病!

在古代中醫早已對濕疹的病因、病理髮病機制有詳細的闡述、為濕疹的治療提供了一大方法。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現代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借鑒古人對濕瘡、浸淫瘡等的辯證及治療、本文大概把濕疹的辯證與治療歸納於以下四種類型;

多見於亞急性濕疹或泛髮型濕疹。皮膚起連片小水泡、顏色暗淡不紅、瘙癢出水,或有胃痛、食慾不佳、面色萎黃、腿腳浮腫、大便稀、小便微黃。舌質淡、舌苔白或膩。多因脾運失調,濕從內生,浸淫成瘡所致。需用健脾除濕的方法可濕胃苓湯治療。

治則:健脾除濕。方用蒼朮9 g,陳皮9 g,川朴9 g,豬苓9 g,茯苓9 g,澤瀉9 g,滑石9g(另包)白鮮皮9g,地膚子9 g,如胃納不馨加藿香9 g,佩蘭9 g。甘草6g

相當於丘疹性濕疹,中醫稱之為粟瘡或血風瘡。遍身起紅丘疹、劇癢難忍、抓破出血。舌質紅,苔薄白。多因濕熱內蘊,外受於風,熱重於濕所致。需清熱涼血,祛風除濕,可服用涼血除濕湯。

治則:涼血清熱,祛風除濕。以涼血除濕湯加減[5]方用生地30 g,丹皮9 g,赤芍9 g,稀薟草9 g,海桐皮9 g,苦參9g,白鮮皮9 g,地膚子9 g,六一散9 g(另包)。

多見於亞急性濕疹、泛髮型濕疹,皮膚浸潤、乾燥脫屑、略見出水。舌質紅,舌苔光。多因滲水日久,傷陰耗血,血燥生風所致。建議滋陰養血,除濕止癢,可用滋陰除濕湯治療。

治則:滋陰養血,除濕止癢。方葯:滋陰除濕湯。方用生地30 g,元參9 g,當歸9 g,丹參12 g,茯苓9 g,澤瀉9g,白鮮皮9 g,蛇床子9 g,皸裂嚴重加玉竹9 g。

用中醫外治療法艾灸:血海、三陰交、陰陵泉、神闕等穴位、還可以用;地榆30、馬齒莧30、黃柏30、枯礬20,地膚子20,蛇床子15、苦參15、川椒15粒熬水泡澡。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