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9個方法,遠離「三高」必備!

現如今,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已成為嚴重威脅身體的健康的慢性疾病,誰身邊沒有個患「三高」朋友呢,不是高血壓,就是高血脂,抑或高血糖,更有甚者,三者全有,每天大把的吃藥治療,嚴重影響生命質量。

如果您不想被三高困擾,這9個方法您得學會,並學以致用!已經有三高者也要學會這些方法,以控制病情進展。

1.拒絕高脂飲食

很多人在日常飲食中,都是「無肉不歡」,甚至喜歡進食動物的內臟。我們知道,這些高脂飲食會導致高脂血症,在最新的研究中,高脂飲食還會帶來一系列的危害:

•高脂飲食會導致脂肪性肝病;

•高脂飲食是誘發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高脂飲食還會增加腸癌的風險。

哪些富含動物內臟、汪著油的高脂食物,還是戒了或少吃吧!

Advertisements

2.拒絕高糖飲食

糖並不意味著甜蜜,高糖飲食同樣能給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最近CellRep發表的一項研究稱,高糖飲食或讓人的壽命變短。同時,在既往的一些研究中顯示,高糖飲食還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原因。另外,父親喜歡高糖飲食,可能使後代更易患肥胖。

含糖多的各種甜食,還是少吃或不吃為好!

3.拒絕高鹽飲食

很多人偏好比較重的口味,這會使得鹽的攝入量超標。特別是老年人,由於味蕾的退化,味覺的不敏感,導致每天攝入的鹽明顯增多,這也是老年人易患高血壓的重要原因。

同時, 高鹽飲食,還會使糖尿病病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高鹽飲食還會引起肥胖。

可見,每天吃的清淡點更健康哦!

4.按地中海飲食法吃飯

Advertisements

營養學家建議,預防「三高」最好的飲食方式是「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沒有確切的定義,是一種科學的飲食原則。經過研究,地中海飲食能預防心臟病及腦卒中,還可以延緩人的衰老。那該如何吃呢?

•多吃粗糧、蔬菜、水果。

•多吃魚類,建議每周至少兩次。限制紅肉的食用,例如豬肉、牛肉、羊肉,盡量不吃食用深加工的紅肉,比如臘肉、香腸、腌肉等。

•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比如吃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茶籽油,代替豬油、奶油、黃油等。

•適當食用低脂奶製品。

•盡量減少用鹽和糖來調味,多用一些其他調味品。

5.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由於生活作息、工作、意志力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都疏於運動,久坐懶動等不良的習慣,都會增加罹患「三高」的風險。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研究指出,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配合健康的飲食,可以明顯降低2型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研究表明,長期有氧運動可以預防高血壓,例如步行、慢跑、游泳、騎車等。在運動中,建議掌握「三、五、七」法則,即「三」指每天步行3千米,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5次以上;「七」指運動后心率加年齡為170。

當然,過量的運動反而會使血壓升高,對於老年人,活動后不應該有胸悶、心悸等癥狀,如果出現上述癥狀,多提示運動強度過大。

6.減肥

我們知道,肥胖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所以,控制體重,對於預防「三高」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有研究表明,每減重10公斤,相當於收縮壓下降5~20毫米汞柱。

有研究表明,輕度、中度、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風險分別是正常體重者的2倍、5倍和10倍。建議,在減重時,3~6個月內,減輕體重5%~10%,減肥速度不能過快。

7.戒煙酒

眾所周知,吸煙、喝酒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既是引發「三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長壽的因素。在戒煙、戒酒過程中,家人應給予關愛與幫助。另外有研究表明,運動能幫助戒煙,這是因為運動可以產生多巴胺,從而減輕煙民對尼古丁的依賴。如果這些方法不能達到戒煙的目的,可以使用電子煙,最新研究表明,電子煙能夠幫助煙民戒掉煙癮,且從中短期來看還不會引起副作用。

另一方面,很多人對飲酒都存在誤解,認為酒可以擴張血管,能夠降低血壓,然而有關研究指出,少量飲酒在短時間內可能會使血壓降低,但如果追蹤到第二天,血壓會明顯升高。所以,為了預防三高,應該遠離煙酒。

8.遠離焦慮、緊張、失眠

我們知道,焦慮、緊張、失眠會使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學會如何釋放壓力,調整心態。當工作、學習遇到壓力,甚至焦慮時,可以向朋友、家人尋求幫助,使身體、心理處於健康的狀態。

每天定時早睡、早起,不輕易打破已習慣的生物鐘,把睡覺當做一份健康事業來做。

9.3個妙招要用好

•練習瑜伽、多吃藍莓有助預防高血壓。

•喝茶能預防糖尿病,有研究表明,每天喝4杯茶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不喝茶的人大概低20%。

•高鉀低鈉飲食可以預防高血脂,例如多吃鮮豆類、菌藻類、瓜類,蔬菜,香蕉等。

掌握好預防「三高」的方法,能讓生命更加健康,真正做到把「預防」放在第一位。

如果糖尿病病友還沒有合併高血壓、高血脂,也可以參考以上的預防方法,實現健康長壽。

作者:車煒

科室:南昌市第三醫院內分泌科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糖尿病之友公眾號(tnbzy2013)

運營人員: 盧立志 MZ01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