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升河」的「三級跳」

賀金龍特約記者劉加明本報記者陳駒

提及慶安「源升河」集團,很多人都知道,是酒產業。但很多人不知道,近年來,「源升河」從做大米酒、到大米加工、再到種子研發,已在大米產業完成華麗的「三級跳」。

8月17日,在黑龍江綏化慶安綠色有機水稻文化節上,「源升河」舉行了寒地水稻改良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標誌著該集團的第三級跳已經完美完成。

秉承傳統技藝改釀大米白酒

「源升河」,歷史悠久,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1878年,(清光緒4年),山東章丘人王盛源闖關東舉家遷至慶安源升河(現格木克河),將中原、女真釀酒技術融合,燒出了具有獨特風味的小燒白酒,取名「源升河燒鍋」,也就是今天源升河酒的前身。

1992年,蘭建友作為源升河制酒工藝的第五代傳人,在其師傅王文清的協助下,全面恢復老字號「慶安源升河制酒廠」。

Advertisements

2009年,源升河酒被列為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通過IS0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被評為省級重合同守信用單位,「源升河」被確認為黑龍江省著名商標。

源升河酒主攻以大米為主原料的大米酒起源於本世紀初。當時,慶安綠色食品大米生產以在國內聲名鵲起,有「綠色食品之鄉」之稱,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旱田雜糧種植面積逐年萎縮,不能守著金山要飯吃,於是,「源升河」的決策層生產大米酒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2003年,他們高薪聘請了國家級釀酒大師栗永清教授來企業傳授大米釀酒技術。栗永清結合東北土壤、氣候和「源升河」傳統技藝,發明了竹筒發酵工藝,為全國首創,后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在栗永清的指導下,企業按傳統方法建造了發酵、儲酒設施,投資6000萬元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現代化制酒設備,達到原始的「釀」與現代的「制」的完美結合,成為東北三省聞名的大米酒。2007年在長沙舉辦的中國農副產品博覽會上,獲大米酒金獎。會上,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親筆題詞「源升河大米酒」。

Advertisements

確保原料質量進行大米加工

源升河大米酒百分之六十的原料是大米,百分之四十為小麥、玉米、高粱和糯米,皆為綠色食品。慶安的綠色水稻是「源升河」資源豐富的「第一車間」,為了保證源升河大米酒從原料種植、到原料進車間、再到出成品酒一「綠」到底,董事長李敏決定打造一條綠色水稻種植、大米加工、白酒釀造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首先,他們流轉了700畝水田作為綠色水稻生產基地,完全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規程種植。2003年,投資500多萬元引進日本先進大米加工設備,建成年加工能力6萬噸的加工廠,同樣按綠色食品生產流程生產加工,並且從種植到加工全部實現全程可追溯。2008年,「源升河大米酒」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引進高端技術改良寒帶水稻

種植水稻、加工大米、釀製大米酒,產業鏈越拉越緊,李敏卻越來越產生一種危機感。在與袁隆平長期接觸、學習中,她探知東北二、三積溫帶的水稻種系已嚴重退化,不久的將來將影響黑龍江省及東北三省的水稻生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早在2009年,「源升河」集團就與以袁隆平為首的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依託700畝水田作為綠色水稻生產基地,進行二、三積溫帶兩棲雜交稻優質品種改良和開發。到目前已投資3000多萬元,共研究出適合東北地區種植的優質水稻7個品系、包括「慶飄香」等幾十個品種,示範、實驗基地輻射全省達上萬畝。目前實驗結果表明新研發的優質稻種已達二級米標準,正向一級米邁進,公頃產可達2.4萬斤,已達到提質增量效果。

8月17日,黑龍江源升河寒地水稻改良院士工作站正式掛牌運行,標誌著源升河集團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該工作站是「源升河」集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團隊合作共建的水稻科技平台,主要負責研發適合我省種植的優質、高產、多抗,並便於機械化作業的優質粳稻品種及相關技術。現有技術人員18人,辦公樓、實驗室、基地等共投資1000多萬元。目前已聯合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五常水稻研究所建立了覆蓋全省一、二、三積溫區的水稻生態測試網,並在湖南長沙、海南三亞設有試驗基地,形成了一個符合開展寒帶水稻改良的科技創新平台。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