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來,就是勝利

我一直是諾蘭的影迷,他執導的電影我全部看過。

我十分痴迷諾蘭對空間和時間的把玩,燒腦之餘還伴隨著視聽上的巨大享受。《追隨》中峰迴路轉的敘事結構,《記憶碎片》中第一人稱的神奇視角,《盜夢空間》中多層夢境的腦洞大開,《星際穿越》中五維空間的絕妙展現,都讓我對這位封神的導演膜拜不已。本可以在懸疑和科幻界繼續大展才華的諾蘭,這次卻將神經元伸向了戰爭片。看多了恢宏磅礴的戰爭史詩片,讓我非常好奇諾蘭會以怎樣的方式展現二戰時期奇迹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天才總能找到非同尋常的出路。

三條敘事線,三個時間尺度,被諾蘭天衣無縫地剪輯在了一起,這種奇妙的化學反應也只能在電影這種偉大的藝術形式中得到完美展現。如果是小說用這樣的結構寫,那根本混亂得沒法看。而全片沒有任何激情磅礴的橋段,也沒有任何慘不忍睹的場面,甚至連台詞都很少。但正是這樣的看似平淡無奇,卻充斥著極高的緊迫感和壓力。順便一提,影片中的配樂頻繁地使用「謝潑德音調」,營造出一種音調在不斷上升的錯覺,從而使人產生如坐針氈的緊張感。

諾蘭並沒有像其他戰爭片一樣,要刻意去拍出戰爭的宏偉和壯烈,全片只有死亡,恐懼和絕望,影片中沒有英雄,只有充滿著慾望的凡人,在瀕死一刻上掙扎,一次次地掙扎。這種掙扎有時伴隨著令人厭惡的人性黑暗面,但卻在某一刻又讓人得以理解和釋懷。諾蘭沒有將戰爭背景中的複雜的人性撕碎,反而是留有了一線光明。我深刻地記得開自家漁船去救人的老頭對那位強烈要求他掉頭回家的士兵說的那句話:「和我同樣年紀的人引發的戰爭,沒理由讓年輕人成為戰爭的犧牲者。」

電影的宣傳海報上這樣寫著:When 400000 men couldn't get home,Home came forthem(當40萬人無法回家,家為他們前來)。被困於敦刻爾克海灘的40萬士兵,背後是德軍的飛機坦克,面前是只需要跨過英吉利海峽即可回到的祖國。在那一時刻,他們的眼中只有活下去,無論用什麼方式都要活下去,沒有人願意死亡,沒有人不願意抓住一絲生機。40萬人的求生慾望撐住了第一條故事線。而開自家船跨過英吉利海峽進行救援的老頭,用義無反顧要讓更多人活下來的意願撐住了第二條故事線。在空中連返航的燃油都耗盡還要擊落一架德軍戰機的飛行員,最終也用自毀戰機,舉手被俘的方式,撐住了第三條故事線。一切都是為了活下來。

活下來,你就有值得期待和仰仗的東西,這就是勝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