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中醫防治:重在「調理」降壓!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可以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心衰及腎功能不全,不僅致殘、致死率高,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中醫治療高血壓觀念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發生為機體氣血陰陽失調的結果。一個健康的人,氣血陰陽處於平衡狀態,機體通過自身的神經內分泌機制把血壓調整到正常範圍;當氣血陰陽失衡時,比如說氣血不足,這時候身體組織器官灌注就不夠,就會缺血缺氧,機體會啟動反饋保護機制,通過調動神經內分泌機制,升高血壓,確保組織器官的灌注。如果見到血壓高就降壓,血壓倒是降下來了,組織灌注繼續不足,機體會繼續反饋性升高血壓,繼續吃降壓藥…形成一個不良循環。我國著名的老中醫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廖佐芹教授表示:中醫治療高血壓重在「調理」,通過中藥的寒熱溫涼或其他非藥物療法(如針灸、耳穴壓豆、穴位貼敷、太極拳、八段錦等),恢復機體的氣血陰陽平衡,比如針對氣血不足 ,應該是補氣養血(恢復氣血失衡),從而提高自身的愈病抗病能力(或者說調整能力),使升高的血壓或波動較大的血壓趨於平衡。

Advertisements

中醫治療高血壓優勢

針對以上特點,中醫治療高血壓雖然不如西藥服用方便,降壓幅度也不如西醫明顯,但是在以下方面還是具有一定優勢:

第一、新發現的輕度高血壓,或有家族史的高血壓前期患者,或更年期高血壓,血管硬化尚不明顯,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礎上,廖佐芹教授說,可配合中醫藥調理一段時間,血壓多可以控制在正常範圍,然後輔以中藥代茶飲等方法,延緩高血壓發展、推遲服用西藥降壓藥的時間;

第二、血壓不穩定、波動較大的患者,中醫藥可以針對患者不同體質和證候特點,充分發揮調整機體恢復平衡的優勢,減少血壓波動;

第三、臨床癥狀較多(如頭暈、頭脹、失眠、便秘、心慌、腰酸、耳鳴…),或服用西藥有一定副作用的高血壓患者,中醫藥治療可以改善整體不適癥狀,減少不良反應。

Advertisements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高血壓病程較長、血管硬化較重、血壓較高、合併症較多的患者,則應該在心血管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西藥降壓藥,廖佐芹教授說,中西醫優勢互補,以進一步促進血壓達標,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最大程度地減少心、腦、腎損害,改善高血壓患者的長期預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