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葯——發散風熱葯(桑葉、菊花、蔓荊子)

桑葉

  • 藥性:甘、苦,寒。歸肺、肝經。

  • 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

  • 應用主治

  1.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雖疏散風熱作用較為緩和,但又能清肺熱、潤肺燥,故常用於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熱犯肺,發熱、咽癢、咳嗽等症,常與菊花相須為用,並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葯,如:桑菊飲。

  2. 肺熱咳嗽,燥熱咳嗽:本品可用於肺熱或燥熱傷肺,咳嗽痰少,色黃而質稠,或乾咳少痰,咽癢等症。輕者可配苦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湯。

  3. 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本品有平降肝陽之效,故可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頭重腳輕,煩躁易怒者,常與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平抑肝陽葯同用。

  4. 目赤腫痛,目暗昏花:本品既能疏散風熱,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熱,且甘潤益陰以明目,故常用治風熱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澀痛、多淚,可配伍菊花、蟬蛻、夏枯草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之品。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眼目昏花,視物不清,常配伍滋補精血之黑芝麻,如:扶桑至寶丹。若肝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本品亦可與菊花、石決明、夏枯草等清肝葯同用。

    Advertisements

  • 用法用量:煎服,5~10g。桑葉蜜炙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宜蜜制用。


菊花

  • 藥性: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 功效: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 功能主治

  1.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功能疏散肺經風熱,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功能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

  2. 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本品能清肝熱、平肝葯,常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甚、熱極動風者,可與羚羊角、鉤藤、桑葉等清肝熱、息肝風葯同用,如:羚角鉤藤湯。

  3. 目赤腫痛,眼目昏花:本品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瀉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治療前者常與蟬蛻、木賊、白僵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葯配伍,治療后可與石決明、決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葯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眼目昏花,視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肝腎、益陽明目的葯,如:杞菊地黃丸。

    Advertisements

  4. 瘡癰腫毒:本品能清熱解毒,可治療瘡癰腫毒,常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因其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臨床較野菊花少用。

  • 用法用量:煎服,5~10g。黃菊花偏於疏散風熱,白菊花偏於平肝、清肝明目。


蔓荊子

  • 藥性:辛、苦,微寒。歸膀胱、肝、胃經。

  •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應用主治

  1. 風熱感冒,頭痛:本品解表之力較弱,偏於清利頭目、疏散頭面之邪。故風熱感冒而頭昏頭痛者,較為多用,常與薄荷、菊花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葯同用。若風邪上攻之偏頭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細辛等祛風止痛藥。

  2. 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齒齦腫痛:本品功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可用治風熱上攻,目赤腫痛,目昏多淚,牙齦腫痛,常與菊花、蟬蛻、白蒺藜等葯同用,若肝腎不足,目暗不明,可與枸杞子、熟地黃等補肝腎、明目葯配伍。

  3. 頭暈目眩:本品清利頭目,治療中氣不足,清陽不升,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常與黃芪、人蔘、升麻等補氣昇陽葯同用,如:益氣聰明湯。

  •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以上各藥用法用量等均為一般情況,具體還請謹遵醫囑。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