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黃帝內經》素問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上)

本篇共八大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陰陽的重要性。皇帝說:陰陽是萬物的起源、綱紀、生長毀滅的根本。比如自然界的變化,乾淨的陽氣在上面,形成天;渾濁的氣體在下面,形成大地。陰是教靜止、主成長、主收藏;陽是教躁動、主生成、主肅殺。陽化力量、陰構形體。寒到極點生熱,熱到極點生寒;寒氣產濁陰,熱氣產清陽;清陽之氣下而不升,成泄瀉之病;濁陰之氣上而不降,成脹滿之病。這便是陰陽的正常和反常變化,因此疾病也有逆證和順證的分別。

所以大自然的清陽之氣為天,濁陰之氣為地。地氣蒸發上升為雲,雲氣凝聚下降為雨,雲是地氣上升之雲轉變而成,由天氣蒸發水氣而成。人體的變化同理,清陽之氣出於上竅,陰之濁氣出於下竅,清陽發泄於腠理,濁陰內注於五臟,清陽充實於四肢,濁陰內走於六腑。

Advertisements

第二部分。講述水火陰陽。水為陰,火為陽。人體功能屬陽,飲食屬陰。飲食可滋養形體,又依賴身體功能,功能是由精氣產生、形成。而精又是由氣化而產生,所以形體的滋養全靠食物,飲食經過生化作用而產生精,再氣化作用養形體。如果飲食不當反而損傷形體,機能活動過度,又使精氣耗傷,功能也會受損。

第三部分,講述氣味陰陽。味屬於陰,所以向下竅,氣屬於陽,所以向上竅。味厚屬純陰,味薄屬於陰中之陽;氣厚屬純陽,氣薄屬陽中之陰。味厚有瀉下作用,味薄有疏通作用;氣薄能向外發泄,氣厚能助陽生熱。陽氣太過,使元氣衰弱,陽氣正常,元氣旺盛。因過度亢奮的陽氣會損害元氣,元氣依賴正常陽氣,所以過度亢盛的陽氣能消散元氣,正常陽氣能增強元氣。凡氣味辛甘,有散發功用的屬陽;氣味酸苦,有涌泄功用的屬陰。

Advertisements

第四部分。講述人體陰陽失衡的嚴重後果。人體陰陽是相對平衡。如陰氣發生偏盛,陽氣受損為病;陽氣發生偏盛,陰氣耗損為病。陽偏勝則表示為熱性病症,陰偏勝表現為寒性病症。寒傷形體,熱能傷氣。氣受傷產生疼痛,形體受傷發生腫脹,所以先痛后腫,是氣先傷而後及於形體;先腫而後痛,是形體先病而後傷於氣。風邪太過,發生痙攣動搖;熱邪太過,發生紅腫;燥氣太過,發生乾枯;寒氣太過,發生浮腫;濕氣太過,發生濡瀉。

第五部分。總結陰陽對四季和人體的影響。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交替,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變化。因此產生了寒、暑、燥、濕、風的氣候。影響自然萬物,形成生長化收藏的規律。人的五臟氣化五志,產生喜、怒、悲、憂、恐。喜怒可傷氣,寒暑外侵可傷形。大怒傷陰氣,大喜傷陽氣;氣逆上行,充滿經脈;則神氣浮越,離去形體。所以喜怒不節制,寒暑不調適,生命不老固。陰級可轉化為陽,陽極可轉化為陰。所以冬季受寒氣的傷害,春季就容易發生溫病;春季受風氣的傷害,夏季就發生飧(sun)泄;夏季受暑氣傷害,秋季就發生瘧疾;秋季受濕氣傷害,冬季發生咳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