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管理局與人社局對足底反射療法進醫保之爭看行業生態鏈的亂象

CCTV新聞頻道2010年7月28日報道,北京將足底按摩納入醫保報銷項目,北京鼓樓中醫院康佳院長現場介紹說,這是這次醫改要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新聞一經播出,政府部門、網路、各大新聞媒體議論紛紛,即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日前表態,足療、葯浴等項目肯定不屬於醫保報銷範疇,而且近期也沒有將其列入醫保報銷的計劃。但昨天市中醫管理局則堅持認為,該醫院進行的是「足底反射治療」,並且屬於醫保報銷範圍。

醫院將足療納入醫保報銷的消息之所以引發公眾質疑,有人提出各地星羅棋布的足療店除了治療保健外,更有休閑養身的功能,因此足療店不僅是治療之地還是休閑社交的場所。如果足療可以納入醫保,醫院會不會紛紛增設足療、葯浴等項目。個人能報銷,醫院能增收,何樂而不為?更有人擔心,個別醫院設立足療按摩項目后自己不直接經營,而是通過某些交易將足療店作為醫院的指定機構。

Advertisements

公眾的質疑不無道理,因為當前人們對足療的認識基本等同於娛樂、休閑,不用說治療,甚至連保健都談不上,足療店已經成為休閑、娛樂、消遣、商務談判的場所。

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負責人強調,「足底反射治療」是一個治療性項目,必須是在正規醫院內,由取得執業資質的中醫醫師向患者提供,「和目前市場上的足療保健是兩回事」。

誠如該負責人所言,「足底反射治療」與大眾所接觸到的街面上隨處可見的「足療」有本質的區別。這還需要從足反射療法的有關起源說起。

反射療法,是一種通過對全身各個反射點、反射區施以按摩手法,刺激反射區,從而調整臟腑虛實,疏通經絡氣血,以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理論根據是全息胚原理,人身體三大反射區 耳,手,足部,其中足部反射療法應用廣泛。

Advertisements

北京中醫管理局專家把足部反射療法歸納為中醫是錯誤,因為足部反射療法的發明人吳若石在他書中公開否認足部反射療法不是中醫。

很多人認為足療是中醫,這不對,歷史上中醫確實有足底按摩,但元代以後基本就失傳了,今天的足底按摩是西方舶來的,中醫講的是穴位,而西醫講的是「反射區」。

中國的女性幾百年前開始纏足,從那以後,就不能再隨便觸摸別人的腳了,日本、韓國也沒有這種保健法。

現代足療是1917年美國醫生威廉·菲茨傑拉德最早提出的,他發現按摩腳可以減輕胃痛,甚至開刀時不用麻醉,於是他提出了「區域療法」,並出版了《區域療法》一書。不過,菲茨傑拉德醫生的方法並沒有得到普及,因為足療太辛苦,醫生不願干,只有護士能掌握。

1938年,美國人印古哈姆女士出版了《足的故事》,將足底反射區與臟器聯繫起來。1975年,德國人瑪魯卡多女士完成了《足反射療法》一書,前後出了18版,確定了腳部56個反射區圖,今天足反射療法都以此書為基礎。

反射區與穴位的區別在於,反射區的面積比較大,不集中在一點上,此外人體各部分都存有反射區,你的手、小臂、小腿、耳朵等,都有反射區,都對應著各內臟器官,按摩這些部位也可以治病,但腳相對敏感,效果更明顯。

今天許多中國城市都有足療,吳若石說我去看過一些,其實都是足部按摩,不是反射區治療法,這種按摩可以放鬆身體,但沒有治療作用,按完后最大效果是讓人想睡覺。

現代足底按摩是西方醫學獨立發展起來的,這是事實,但按得多了,就會發現中醫許多說法很有道理。

說足療是中醫,也不是完全說不通,因為古代中醫確實有足底按摩,但只強調這一點,就讓人產生誤會,以為懂中醫就可以做足底按摩,今天大陸很多足療保健場所的按摩師都沒經過培訓,只是看看「足部反射區圖」,就想當然地在那裡操練。其實不同反射區的按摩手法是不同的,針對不同癥狀的按摩手法也不同,不了解這些,以為越痛越有效,這不僅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吳若石的說法得到了遼寧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運動醫學教研室主任董寶強教授的呼應。

董寶強教授告訴記者,「足部反射區」並不是傳統中醫的概念,而是西方醫學的產物。正統的中醫足療內容包括足部推拿、針灸、足浴、刮痧、理療等多種手法。而就人們熟知的推拿來說,正統的中醫足療是通過刺激經過足部的「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以及「陰陽蹺脈」、「陰陽維脈」來達到調理臟腑的目的。這和刺激足部的「反射區」是不同的概念。也許是因為「足部反射療法」同樣作用於人的雙腳,所以人們就把它和中醫足療混淆了。

不過,「足部反射療法」作為一種診療方式,是被醫學界認可的,近年來也頗受中醫學界的關注。不過,以此為經營項目的足療店若打著「中醫足療」的招牌,顯然是不合適的。

很多地方有足療館,甚至打上中醫足療,但室內掛的是一張「足部反射區圖譜」。在人體解剖並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怎會對器官總結得如此精細呢?所以吳若石這個足部反射療法發明人說是掛羊頭賣狗肉。

湧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按摩推拿湧泉穴是中醫足底推拿按摩,推一片就是反射療法,但現在更多的是反射療法

俞跗通中養堂反射療法師和健康管理師楊友雲也指出,無論是傳統的中醫足療還是足部反射療法,都需要從業者有深厚的學養。一朝一夕之功是不能達到診病、治病的程度的。而且反射療法進入中國后在與中醫足底推拿按摩融合,與傳統的艾灸拔罐刮痧融合,完全可以走一條中國自己的腳生態養生鏈,在這個養生鏈里足底反射療法和中醫足底推拿都成為一個整體,同樣造福大眾健康,雖然國家已經取消很多專業資格證的考試,但作為行業技術標準還是需要的,行業作為技術指導進行培訓考核還是很有必要,起碼持證上崗是沒有錯的,也只有持證上崗才能打破現有的足療市場亂象。

培訓足底反射療法師當然還是要搞懂與中醫足底推拿的術語區別,鬧笑話不好,至於是否納入醫保,董寶強教授說這要有個嚴格的診斷標準出來才行,希望有些醫院或專業性的足療館走在行業的前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