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現

不同類型(精神分裂症又可分為若干亞型),不同階段的精神分裂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和多樣,可以有很大的差別,但其共同特徵是:脫離現實和病人的思維、情感、行為互補協調,可用下面16字概括:脫離現實、難於理解、意識清楚,智能完好

1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很多常見的癥狀,如幻覺、妄想及怪異行為等。

本文想重點介紹一下此病早期的表現。這時其癥狀並不「典型」,診斷也不夠「標準」,但在大專院校工作的醫生常常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病人。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後有大的影響。

多數患者起病緩慢而隱蔽,癥狀不明顯,往往是一過性(指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在短時問內一次或數次出現,往往有明顯的誘因)的,有的則表現為「類神經官能症」,故不易識別。

以往有很多作者創造了多種亞型的名稱,如頓挫型(Mayer)、潛隱型(Bleuler)、假性神經官能症型(Hoch)、邊緣型(Wolberg)、臨床下型(Peterson)、追遙型(ziIbong)、隱蔽型(Kiesler)、假性病態人格型(Hoch)等,有的學者認為這些特殊名稱常常將一些非精神分裂症包括在內,擴大了本症的範圍,故現在已少用。

雖然,上述名稱的出現並非毫無根據,這恰好說明了此病早期表現的多樣性和不典型性。醫生應該提高警惕,必須深入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精神活動。必要時也可做一些相應的試探治療,但不必做出診斷, 以免貽誤病人或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2此病的早期表現多數是在並無明顯病因的情況下出現的。

病人變得寡言少語,與人的接觸減少,生活懶散,不注意日常的清潔衛生和作息安排,精神萎靡,情結遲鈍,對親人變得漠不關心,缺乏責任感,缺少同情心,與人相處缺乏深刻的感情,學習成績或工作效率明顯下降,而病人對這些卻表現得無所謂。

一些病人開始不關心自己的專業而熱衷於哲學、宗教、氣功等帶有玄思性質的問題,不惜買下很多這方面的書籍,或者冥思苦想一些毫無現實意義的問題,如:人為什麼要長5個指頭而不是4個或6個?為什麼叫「兒子」「父親」,可不可以顛倒一下這種稱呼?或者糾纏「人生的意義」「世界的和平」等所謂「大」問題,自認為會有偉大的發現和貢獻。但他們卻從來不會採取相應的行為以求得問題的解決或「理想」的實現。

病人常有情緒的抑鬱,我們將此癥狀單獨作為一個段落,是因為這個癥狀常見且容易導致誤診。

3根據不同的報告,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出現抑鬱情緒者佔20%~70%。這不僅在早期常見,而且在病程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出現,甚至在病情已經好轉以後還可能出現,稱為「精神分裂症后抑鬱」。

這種病人不像抑鬱症病人那樣能說出自己的深刻體驗,形容也不那麼生動具體,常不能「感染醫生」。所幸這種病人發生思維障礙較早,只要注意,多數是可以發現的。

另一個是關於「自知力」的問題,這是指病人能否自己覺得心理上出現了病態。在20世紀70年代的統計顯示大約只有3%的病人具有自知力,因而曾經一度將此作為區別「精神病」與「神經症」的標準之一。

但近年來,我們發現患精神分裂症而且有自知力者已有所增加,尤其是大學生。少數病人的這種自知力可保持多年,這就給診斷帶來了困難。

4MayerGross認為,有些在青春期發病的病人,其所有青春期中的一切正常現象,包括軀體的和心理的,都可成為其精神癥狀的表現。

病人的思想集中於手淫或月經,生怕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或怕今後會留下後患,而病人的確可能出現性功能的障礙(亢進或低下),同時也常有疑病觀念,怕自己得了癌症、結核病、肝炎……有些病人早期主要是精神活動難以集中,這對於一個從事簡單勞動的工人或農民來說,並無太大妨礙,但對於一個在校學習的學生則會出現問題。

一個很有希望的學生變得考試及不了格, 屢經填鴨式的幫助再補考,才勉強通過。這個問題常常被人們歸咎為其在校課業過重或者是青春期發育中的不平衡,人們往往求教於教育家或一般醫生,遺憾的是他們卻看不出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而建議他休息,換一個老師或學校,或者給予其內分泌製劑和心理治療。如果病人求治,常被診斷為「神經症」,有的則被看作是思想問題。

MayerGross為此特別告誡:「應當記住,在這個生長發育旺盛的時期中,產生神經症反應者事實上是極少見的,特別在門診室更少見到……雖然如此,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患者可以被長期地診斷為『神經症』,他們長期到處求醫,直到最後由於他們經常調換醫生,並有些稀奇古怪的述訴,才使人懷疑到他患有嚴重的精神病。」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