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正確地思考,你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

剛上大學那會,我還算是一個比較好學的人。看到大學圖書館里有那麼多沒看過的書,真是興奮極了,想著要把它們全部都看一遍。我們都知道,圖書館的書架是按類別的排的,歷史類的一排書架,哲學的一排書架,經濟金融的一排書架,文學類的一排書架,等等。於是我就按順序,一本本地挑著來看。看得不亦樂乎,堅持了好一段時間。

但慢慢地,我就發現問題了。

書我是肯定讀不完的,就算我不上課天天泡在圖書館里看,也不可能看完。更關鍵的是,這樣其實是沒什麼效率的。

沒效率並不是說看得慢,我其實是一個看書速度很快的人。而是看了之後並沒什麼實質性的效果,看了基本上算白看。為什麼?因為沒什麼目的性(因為目標就是只是看),那自然就談不上什麼收穫。於是我開始體會到,沒有具體目的去做一件事,基本上是在浪費時間。

Advertisements

正如《重生》里所說的,我們的知識其實是分很多種的。類似於 「鬯」這個字究竟什麼意思,怎麼讀?;- 賈平凹的名字里,第三個字讀作 wà;- 「知識就是力量」究竟是誰第一個提出的?其實並屬於什麼重要知識。

我看了很多書,無論是歷史類的,心理類的,還是地理類的,基本都忘記了。一是以為看到的都是沒有「繁殖能力」的知識,二是我根本就不需要用。

它是一種需要的時候去搜索查一下就行了,花大量時間去通讀,基本就是在空耗時間。

于是之后我每次去看書,首先就給自己定下具體的目標,看完之後強迫自己必須寫下一篇能將看過的內容應用出來的文章。之後的看書效率就大大提升了,看書的數量是少了,但收穫提高了。

慢慢地,我有發現了一個問題。

Advertisements

我開始省悟到,看書不是一個目的,只是一個手段和方式,目的是要完成或創造出某種價值。所以事實上,我們也可以說,學習是一種支出。

為什麼我說學習是一種支出?因為學習是需要我去花費時間,精力,金錢的一種行為,這不就是支出嗎?!學習是我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是付出的成本,只有我們達到了目的,才算是收回成本獲得利潤。所以說如果我們學習到的東西,不能(或者不會)拿出來用,那麼就是賠本生意了。

因此啊,比拼每年讀了多少本書其實沒有意義的,你見那家企業會比拼誰的成本支出多的?比拼產生了多少價值完成了多少目標才是有意義的。

我們做一件事,都應該先學會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去執行。思考是有技術的,《重生》便是一本討論思考的技術的書,探討的是——思考如何去思考。

只有你掌握了如何思考的技術,你才能在實際思考的時候有效率。《重生》里寫的,都是我們日常里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的事情,而會思考和不會思考,帶來的差距的是巨大的。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問題,如果建立在正確的思考之下,抽絲剝繭,那就比較容易捉住規律,舉一反三。

《重生》里總結出了的思考原則,很有參考意義。

比如說,完事不應只看表面,很多人就知會按流程按規則辦事,而不深入看看做事的目的是什麼,結果就是行動流於表面。要習慣性地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重生》里有一篇是說自己為什麼從不跟人爭吵的,細細體會,便是這樣一個道理。

又比如,關於對新事物的接觸。《重生》提到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我們要學著把自己的大腦當成一個操作系統,你要不斷地去升級你這個操作系統。

作為一個操作系統,你需要解決BUG——更正你過去錯誤的觀點;

作為一個操作系統,你需要升級你的功能——專業化你的技術,做到更好更優秀;

作為一個操作系統,你需要添加新特性——接觸學習新知識,把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變成你」知道你不知道「的;把你」知道你不知道的「變成你」知道「的。

以前看過一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關於人類社會的命運的不同,也同樣讓我明白一樣事情——你接觸的東西越多你就越有機會獲得進化的優先權;你越能組織你的力量,你就越容易成為征服者。

《重生》的最後一部分,說的是關於理財方面的思考。在我看來,可以總結成2點:

1.數字化管理:準確的管理和控制你的現金流,準確到什麼程度呢?就是要能將它數字化;

2.價值投資:理財不是省錢,要將你資金投資在能提升你的價值的地方。

思考是很重要的,而懂的如何去思考則更為重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