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神經根型頸椎病

對於神經根型頸椎病來說,大部分病人通過卧床休息或者頸圍領制動、局部的理療、口服消炎鎮痛藥物、口服或肌肉注射神經營養藥物等保守治療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無需手術;而且,保守治療應當是神經根型頸椎病首選的治療方式。但是,對於頑固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病例而言,保守治療無效者,需要儘快手術治療。

什麼是神經根型頸椎病?

頸神經根是從其相應節段椎骨上方的椎間孔發出的,頸椎有7節椎骨,但它有8對神經根。因為第1頸椎(寰樞)與枕骨之間也有一對神經根出來,叫第1對頸神經根。其餘每兩個椎骨之間的椎間孔,都各有一對神經根,就是第2~7對頸神經根。另外,從頸7與胸1椎骨間發出的一對神經根,被稱為頸8神經根。這些神經根除頸1~3神經根分佈到后枕部、頸肩部外,其餘各節均分佈到上肢。所以,頸4~8神經根受到刺激都會出現上肢癥狀。

由於頸椎間盤、頸椎鉤椎關節或關節突關節增生、肥大的骨刺向側方突出,刺激或壓迫相應水平的神經根,並出現一系列相應節段的神經根刺激或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其臨床癥狀以頸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為主,被稱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哪些病需要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區別?

需要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鑒別的疾病包括各種頸椎外病變所導致的,有頸、肩及上肢痛、麻木,有頸神經根受到損害的癥狀與體征者。其中最常見的包括:腕管綜合征、胸廓出口綜合征、進行性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心絞痛及頸型頸椎病等。

此外,其他如頸部扭傷、網球肘、肩周炎、肘管綜合征及尺神經炎、頸椎腫瘤與結核、甚至膈肌刺激等,有時也可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混淆,也需鑒別。

神經根型頸椎病保守治療效果較好!

對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應以非手術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又分為被動治療和主動治療,95%以上的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可以獲得緩解或痊癒。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藥物治療、頸椎牽引、頸圍領制動保護、按摩、理療等這些被動治療。被動治療只是緩解癥狀,如果單純依賴這類治療,希望用這類治療方法根治頸椎病,那麼你就陷入了誤區,前者則功能鍛煉提高頸椎周圍肌肉耐力和理療,提高了頸椎的穩定性,對頸椎病具有較為長期的療效,依賴這種治療方法才是王道,被動治療的緩解癥狀,主動運動療法治療根本,如果能夠將兩者結合則是比較全面的科學的治療,

1、卧床休息和頸椎牽引可以清除頸肌痙攣,增大椎間隙,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

2、藥物根據其不同的藥理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相應的癥狀;例如營養神經的和脫水的,這是比較常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3、頸托和圍領可限制頸椎過度活動;

4、輕柔的手法按摩及理療有加速炎性水腫消退、鬆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切記手法慎重。

5,主動抗阻運動:

增加頸椎肌肉耐力和力量 提高頸椎穩定性正如同高樓大廈需要堅固的鋼筋支柱,我們人類的頸椎也需要堅強的支撐,其中頸椎椎骨起著靜力性支撐作用,頸椎後部肌肉發揮著動力性的主導性的支撐作用。沒有堅強的椎骨支撐,頸椎會變形導致頸椎病的發生,這是已經被普遍接受的觀點;然而,頸椎肌肉的作用卻常常被忽視。殊不知,頸椎的生物力學平衡符合載荷分佈法則。由於頸椎的生理性前曲以及生活工作中的特殊體位,頸椎前部常承受壓應力,後部常承受牽張應力。持續過度的牽張會引起後部肌肉慢性勞損;外傷及手術等會引起後部肌肉肌力的急性減弱;手術后長期的頸椎制動會發生後部肌肉的廢用性萎縮;急慢性損傷皆可使關節囊撕裂、韌帶疲勞。在上述因素中,肌肉屬於主動控制性動力系統,關節囊及韌帶則屬於被動限制因素。它們共同參與脊柱功能單位的伸直與排序。急慢性損傷后則可繼發頸通過功能鍛煉增強頸椎後部肌肉力量,減輕椎間盤壓力,平衡頸椎肌力,改善椎間盤營養狀況,從而達到消除頸椎疼痛、增強頸椎穩定性、防治頸椎病的目的,並可以用於頸椎病術后功能鍛煉。椎後部支持結構的功能減退,發生頸椎不穩,加重椎間盤及骨關節退變並由此導致各型頸椎病的發生與發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