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熱議的「馬兜鈴酸致肝癌」是怎麼回事?

10月18日,科學雜誌旗下的子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者對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從而得出「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也就是說,一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及中成藥均有引起肝癌的風險。大家不禁要問:一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

馬兜鈴酸致腎衰竭、上尿道癌早已被證實,上述新研究再次把馬兜鈴酸推到我們面前。但是,一些醫學專家介紹,醫學界對上述論文提出的觀點尚有很大爭議,該研究只能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直接因果關係;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證據不足,需進一步研究。不過,該論文提醒我們應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提高警惕。

相關研究發現,一些中草藥中含有的馬兜鈴酸這種化學物質能引發的基因突變數量高於煙草和紫外線作用,是目前已知能導致基因突發的最強毒物。因此,國際醫學界早在十幾年前已經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喊停: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出對含馬兜鈴酸藥物的警報;2002年,美國禁止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2003年,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取消關木通的藥物標準;200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取消了廣防己和青木香藥物標準;2005年,《中國藥典》剔除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2012年,所有的馬兜鈴酸類物質被升級為1類致癌物。

專家們認為,我們應該正視中草藥引起肝損傷的問題,但論文所涉及的這項研究屬於回顧性研究,不是前瞻性研究,研究對象(患者)何時開始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多大劑量暴露,有沒有濫用其他中藥,中藥材在種植中有沒有重金屬污染,亞洲和歐美之間的差異是否與人種、飲食結構有關……這些問題,研究中都沒有涉及。而且,肝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如遺傳、肝炎病毒感染、黃曲霉素等,馬兜鈴酸誘發基因突變只是因素之一,只能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相關,但不能得出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直接因果關係。

事實上,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草藥,都可能增加肝臟代謝負擔,甚至引起肝臟毒性,馬兜鈴酸只是其中一種藥物成分。西藥中的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如阿司匹林)、抗生素(如紅霉素)、抗結核葯(如異煙肼)、抗腫瘤葯(如環磷醯胺)、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藥物(如卡馬西平)、精神疾病治療藥物(如奧氮平)、心腦血管治療藥物(如胺碘酮、氯吡格雷)、代謝性疾病治療藥物(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抗真菌類葯(如酮康唑)、免疫抑製劑、激素類葯(包括口服避孕藥)等等,都是目前已知的、引起肝損傷發生率較高的藥物。

中藥引起肝損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中草藥本身的成分非常複雜,而且各成分間、配伍的各種葯之間的相互作用尚不十分明確;另一方面在於中草藥材料在種植、運輸、儲存過程中可能存在外源性的農藥、重金屬污染,還有中草藥泡製加工工藝相對落後等因素影響。

因此,不論是服用中藥還是西藥,我們都應積極預防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如用藥前先諮詢有經驗的醫生或臨床藥師,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劑量用藥;如非必須,應儘可能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使用具有肝臟毒性的藥物時,應定期監測肝功能,或同時服用些護肝葯;用藥過程中一旦出現非特異性癥狀,如乏力、納差、黃疸等,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和詳細諮詢並做詳細的醫學檢測和診斷。另外,兒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過敏體質者、酗酒者、腎功能不全者等,較正常人更容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傷,這類人群在接受藥物治療時需要格外注意。

│許建/文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