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何任說甘草這味葯應該這樣用,看看你用對了嗎?

甘草,是臨床組方應用最多的中藥之一。歷代醫家對甘草的論述頗多,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國醫大師何任對甘草的應用經驗,很有啟發。一起去看看吧~~


習醫之初,讀《藥性賦》,但知「甘草和諸葯而解百毒,蓋以性平」。開始未能明了甘草之真正效用。進而讀《本草》,知甘草性平味甘,是心、脾二經葯。補虛緩急,必以炙用,瀉火則生用。如此則大體上對甘草有所了解,然則尚不能全部瞭然。

迨用之於臨診,始漸體味。進而讀仲景之書,則可謂登堂入室。如仲景方之用甘草,《傷寒論》用多,《金匱要略》用較少。試觀《傷寒論》用甘草,每有隨六經陰陽之變化,而甘草之用亦隨之而異。如各方多以甘草與他葯配合則功用別具:甘草乾薑湯用作回陽,芍藥甘草湯用作救陰,桂枝甘草湯用作扶陰,大黃甘草湯用作瀉火,甘草麻黃湯用作發汗,藜蘆甘草湯用作吐痰,桔梗甘草湯用作宣肺,紫參甘草湯用作清血,而甘草湯只用一味甘草,用作斂陰潤燥,如此等等。其配合之精當,效用之各異,尤使人對甘草一葯之認識精進多矣。

Advertisements

余臨診多年,對甘草之性味功能,亦逐步摸索,瑣記之。

一者,甘草之性味與炮用。性平味甘。其應用入葯,多炙用。試觀景《傷寒論》方用甘草者,約70方,均是炙用。只甘草湯、桔梗湯2方生用,蓋取其清熱解毒也。

二者,甘草之功效與用量。綜觀甘草之用,為益氣補中,健脾養心;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甘草之古方用量,輕則6銖(銖為古代衡制中重量單位,說法不一。漢制六銖為分),如麻黃升麻湯。而炙甘草湯、芍藥甘草湯、甘草乾薑湯等重用四兩。余臨診中調和諸葯則可上下於6克之數,而用於通血脈、緩急止痛必用9克方為恰當。

三者,甘草之解毒。余於外症瘡瘍、喉症,作解毒清熱亦不過先用6~9克。若作為解誤食葯食之毒,則與綠豆、黑豆合煎,當在9~12克之間,或再多。孫思邈云:「甘草解百葯毒,如湯沃雪。有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驗如反掌。方稱大豆汁解百葯毒,予每試之不效,加入甘草為甘豆湯,其驗乃奇也。」甚是。

Advertisements

四者,甘草之調和諸葯、緩和藥性。比如古方麻黃湯之用甘草,不使汗之太過;桃仁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之用甘草,不使下之過峻;四逆湯之用甘草,不使辛熱過烈。均起「有制之師」之妙用。余讀《湯液本草》,以為甘草安和72種石,1200種草,名為國老……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可見甘草調和之意。

五者,甘草之禁忌。陶弘景認為「此草最為眾葯之主,經方少不用者」,以為各方均可加入甘草。然則甘草亦有禁忌之症,如水氣脹滿之證、浮腫病者,多不宜用。余曾治一婦人,見方中有甘草,輒曰:「我過敏!我過敏!」「如服甘草,渾身不舒,頭昏腦漲」云云。此雖為極個別的例子,然亦不可不知,

《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乃桂枝湯加黃芪,倍生薑,而獨去甘草。以治血痹身體不仁。不用甘草者,欲其葯為猛捷歟?

六者,甘草之反葯。醫籍所載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等。醫家常引以為戒。但細檢各家著述,亦有並用不悖者,如古治痰癖方,有用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核,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用。是及反其下勢之說?此等配伍,亦唯深達精微用藥者始可知也。

七者,炙甘草湯勿去酒用。甘草不必一定配合酒用。然以炙甘草湯而言,炙甘草為主葯。原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酒行藥力,通血脈為佐使之用。酒經煮煎,失其烈性,有益無害。余常以本方治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風濕性心臟病等見心悸、氣短、脈結代、舌淡少苔者,囑煎時加酒適量,往往有顯著療效。

八者,甘草現代研究。歷年報道,謂甘草藥理試驗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並有抗炎、抗變態反應,解毒,對脂代謝有影響,鎮咳,鎮痛,抗驚厥,抗腫瘤等作用。其毒性甚低,但如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臨床有用甘草治消化性潰瘍、尿崩症、肺結核、支氣管哮喘、傳染性肝炎、瘧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腓腸肌痙攣、血栓性靜脈炎、宮頸糜爛、皮膚炎、手足皸裂、眼科炎症、凍傷等報道。

王安石謂:人之愈深,其見愈奇。探討中醫中藥亦類此情景。苟非多方探索,臨證捉摸,則「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則無從得見矣。


本文選自《何任醫學全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何若蘋、徐光星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