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現代競技反曲弓和複合弓穿越回古代,能秒殺當時的神弓嗎?

今天,我們的金屬科技早已發展到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以現代金屬材料、工藝生產的優質刀劍,穿越回古代至少完爆絕大多數當時的名刀寶劍。

▲現代人造大馬士革鋼製作的匕首

這是作為金屬武器而言,冷兵器也不全是金屬材質的。最典型的如弓箭,要是用金屬製成那就沒法使了。如果今天的競技反曲弓和複合弓穿越回古代,會成為神兵利器嗎?

▲傳統角弓的截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其材質。上面一層是牛筋,中間是竹,下面黑色的是牛角。這種複合結構應當是人類最古老的複合材料。

這個問題,其實得看怎麼說。古人沒見過這些玩意,見到了肯定覺得新奇。而且,現代競技反曲弓和複合弓的科技含量,別說幾百上千年前的古人了,就是放七八十年前也沒技術仿製。

比如說複合弓,構造非常複雜,某種意義上說,它已經完全是另一種兵器,與我們一般理解的弓有很大的區別。

Advertisements

有個英國製作傳統英格蘭長弓的匠人對複合弓的描述非常傳神:我覺得它的造型更像自行車。

▲複合弓

複合弓的核心就是上下一對偏心輪,弦在輪子上繞來繞去纏著,乍一看還真像是鏈條連接著兩個車輪。

簡單點說,偏心輪就是利用了槓桿原理,讓複合弓開弓后的拉力變化呈現一個詭異的現象:拉到大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時,拉力為最大,之後拉力慢慢變小,拉滿時的拉力會減少一半以上。

這種設計有很多好處,一是瞄準更加省力,二是弦推送箭的時候,力道越來越大,加速度越來越大,所以在磅數相同的情況下(複合弓的磅數通常指拉力最大時的磅數,而不是標準拉距或拉滿時的磅數)複合弓的威力要比一般的弓大得多。

競技反曲弓雖然依然是弓片的彈力轉化為箭的動能,沒複合弓那麼彎彎繞。但是競技反曲弓的精準度是驚人的。

Advertisements

就拿奧運會來說,奧運會步槍的比賽距離是七十米(奧運會步槍項目距離是五十米),靶紙直徑為122厘米,排位賽射72箭,滿分720分。目前世界紀錄是700環,等於說在這個距離上百分百可以擊中大一點的蘋果。

▲最新射箭記錄創造者,韓國選手金優鎮

誠然,現代弓的科技含量比傳統的單體弓、角弓高了不是一點半點。如果這些弓穿越回古代,那麼一定會成為新朝的玩具。但是指望他們上戰場,或許有點困難——先進不代表適合當時的戰爭。

▲其實這麼多附件,在戰場上的可靠性本身就值得懷疑

重量,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今天,美軍總是嚷嚷著要裝備減重,美軍單兵電子設備、防彈衣、彈藥、武器七七八八有將近六十斤重。然而,這個重量對古代的重裝部隊來說簡直不是個事!明朝人就曾經記載當時邊軍騎兵的戰鬥負重(折算為今天的單位):

總重四十八公斤!其中鎧甲佔了大頭,共計二十七公斤(內鎖甲外扎甲或布面甲,不含頭盔),頭盔及連在頭盔上的面甲、護頸有三公斤。所攜帶武器為腰刀、骨朵錘、弓箭。雖然說馬可以負擔一些重量,但是騎兵也有下馬作戰的時候,一身鎧甲可是貼身穿著,打仗的時候不能脫的。

▲一身鐵甲的古代騎兵

競技反曲弓的全重大概在五斤左右。複合弓的全重大概在四斤到五斤。相比之下,傳統弓的重量可謂「士兵之友」,各民族的傳統弓大小不一,但無論是筋角弓還是單體弓,重量都只有一斤上下,相對於騎兵將近一百斤的戰鬥負荷,這個重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還有一個問題,射速,也就是發箭的速度。就好比狙擊槍雖然又准又射程遠又威力大,但是普通士兵還是裝備突擊步槍,為啥,因為突擊步槍射速快!

現代競技反曲弓,射速相對還算正常,如果打的急,十秒一箭還是沒問題的。複合弓就坑爹了,因為大部分複合弓不是用手拉的,而是用撒放器,把箭搭好后還得用撒放器勾住弦上的「D」環,然後開弓,一套程序下來沒個十秒可不行。

傳統弓能打多快,這玩意得看人,看技術。

宋代有個神人叫王舜臣。一次和西夏人作戰,宋軍潰敗,西夏軍追擊,有七個西夏先鋒沖在前面。王舜臣為了穩定軍心,說:「看,我給西夏先鋒的眉間插個花。」於是連發三箭,命中了三名西夏先鋒的面部。之後西夏先鋒敗走,又四箭,射中背部。

說明在三名西夏人反應過來之前,王舜臣已經射了三箭,至少也得一秒一箭才能達到這個效果。當然,這個技術不是所有人都能學到的,射的快必然影響精度,像王舜臣這樣又快又準的沒幾個。但是對於一般的士兵來說,五秒一箭綽綽有餘。這個射速,已經和栓動步槍不相上下了。

可能有人會說,競技反曲和複合精度高,複合弓威力大,可以裝備一些類似今天狙擊手的精銳弓箭手,犧牲射速也沒什麼。然而,古人有弩,宋代還有神臂弓,都是易瞄準,威力大但是射速慢的傢伙。

還有一點,很多人受影視劇影響,認為古代弓箭手打仗都是朝著敵人的軍陣拋射,然後對面落下的箭就像下雨一樣,壓根不用瞄準。其實並非如此,古人對精度還是重視的,關於射箭的考核都是比精度為主。

在古代,箭的珍貴超乎想象(今天的箭也不便宜)。中世紀的英國以弓箭手文明,長弓手是英國的招牌部隊。然而,有人算過一筆賬——當時全英國所有的弓箭手連射幾分鐘,就能消耗掉英國一年的箭產量。漫無目的的拋射肯定是不行的。

▲古代中國的箭製作比英國更為精良。圖為今人製作的明式三不齊箭,箭桿用數根竹篾拼接粘合而成,並且加工成流線型。

只不過,古人只要求箭射中人就好,對射中哪兒並無要求。古代科舉騎射,今天韓國的弓道,靶子都兩米多高,其實就是模擬一個騎馬的人,射中就好。

▲清代武舉考試的靶子,高約兩米,寬約半米

因為弓箭和槍械不同,槍械擊中軀幹和頭頸,可以令人立即失去戰鬥能力。而被弓箭射中后,即使射中頭或者胸腹,只要不貿然拔箭,依然可以活動甚至作戰一段時間。

宋代的楊再興,被金人射殺,焚屍后體內的箭頭裝滿了兩個大杯子。古代有句話,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是一槍,說的就是被箭射傷不會馬上死。但是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射中后的治療頗為麻煩,回去后八成還是死。

簡單說,射中哪兒都差不多,競技反曲弓和複合弓的精度,顯得有些過剩。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競技反曲弓也好,複合弓也罷,都沒法騎射。弓箭在古代是騎兵的標配,世界各國的古代騎兵都會攜帶弓箭。即使是不以弓箭聞名的歐洲騎兵,在火槍出現之前也有不少騎射手。騎射,只能用傳統弓。

▲中世紀歐洲的騎射手

註: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作者冬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