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心派所崇奉的三仙真君是誰?

文/清虛道人

在北宋年間,道教符籙派中誕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支脈——天心派。天心派肇始於北宋道士饒洞天,其被後世稱作「天心初祖」。

道教(資料圖)

夢中獲傳天心正法

饒洞天初為縣吏,稱某夜夢神人告之曰:「汝用心公平,執法嚴正,名已動天矣!」遂又夢見有華蓋山一處,山上散發出五色寶光直衝霄漢。饒洞天尋到發光處,掘地獲得金函一枚,從中取得玉籙仙經一卷,題曰《天心經正法》。

這一段夜夢神授的故事記錄在《上清天心正法序》中,稱此事發生在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教內又有傳曰,天心初祖雖然獲得了正法靈文,卻不識內中文字,不解其中奧妙,后遇到神人指點前去尋找南唐道士譚紫霄解讀。其曰:自茲數年尋歷,獲遇先生於南豐。既蒙教導,頓悟玄理。仍攜處士謁見東嶽帝君。帝曰:奉三仙道旨,令授子寶印、陰兵。處士受已,再歷諸塗,制命陰魔、馘滅凶妖,祈禳水旱,嘯命風雷,役神使靈,救人利物。於是四方慕道者,凡數百人從游。在這段敘述中明確提到了天心派所行法術的直接來源,即「三仙」。

Advertisements

因三仙所授,天心初祖才擁有了「制命陰魔,馘滅凶妖,祈禳水旱,嘯命風雷,役神使靈」的道法。此「三仙」,在天心派的信仰中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其咸陽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並在魏晉以來的士大夫群族中頗為流行,並得到顏真卿親書碑文以祭祀,且還有玄宗做投龍簡以祈國泰民安。

華蓋山(資料圖)

三仙真君,即浮邱、王、郭三位祖師(浮邱乃古浮丘公;王郭二真本為兄弟,原名道想、道意,因各隨府尹、縣令之姓,所以真人姓氏有別)。又因祖師在華蓋山得道,所以三仙祖師又稱作華蓋祖師。現有詳細記錄浮邱王郭三仙行跡的六卷文本《華蓋山三仙事實》收錄於《正統道藏》洞神部譜錄類,另有「華蓋寶誥」流傳後世,曰:

玉清高聖,虛皇至真。混元仙主,應化分靈。

Advertisements

含真體道,功行圓成。驅雷役電,福國康民。

輔佐忠孝,滅罪延齡。

華蓋祖師人天教主僉書雷霆三省上相金闕大仙孚佑顯靈超應護國真君九天掌祿上卿高玄上帝。

祖師妙道教主、三五飛步正佑妙靈沖應太虛王仙真君南極注生仙卿玄明上帝。

祖師克誠教主九一上清顯佑感靈誠應妙遠郭仙真君北極考校仙卿大明上帝。

三境化身天尊(三稱九拜)。

太上老君分身下降

三仙真君之所以能夠在當時道教信仰中取得至高地位,與三仙之首浮丘公的神仙事迹有莫大關係。《華蓋山三仙事實》中記載,王郭二仙的授道者乃是上古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先天大神浮丘公。浮丘者,與容成子、黃帝游,周末授靈王太子晉,漢授詩於申公,與楚元王友,度王褒以仙,即古浮丘公也」,這一記敘與劉向《列仙傳》中的記載並無太大差別。從浮丘公經常與容成公一起陪伴黃帝出遊的記載來看,這則是道教中所倡導的「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的典型表現,是道家積極入世思想的一種展現。縱觀上古時期的大神,如赤松子、天真皇人等,在道教中均具有很高的信仰地位,浮丘公理應也在此列之中。

道家積極入世(資料圖)

不僅如此,三仙真君更被認為是太上老君的一次分身下降。道教神仙信仰的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一氣化三清,道教中的先天大神均是秉道氣而化生的,因合了天地自然之道,所以才能歷經萬世而無身形枯萎之態。《太華蓋山三仙真君解冤滅罪度人心經》中曰「是時太上老君化身降生於浮邱王郭三仙」,鮮明指出華蓋山三仙真君是太上老君的一次分身下降。所以信仰三仙真君,自然和道教信仰之間有著無法剝離的關係。

《華蓋山三仙事實》記載,王郭二位仙真「不喜塵事,惟慕出家,父母不能移其金石之志」,二人最終在其父親的引薦下於天節山玄元觀禮浮丘公為師。浮丘公授予其導養之術后隱身而去,王郭二人「誓欲再見本師,以終道業」,又夢神人相授曰「但向江南絕頂三峰即可見也」。此「三峰」即是華蓋山,乃是二人得上仙而最終得道之處。既得神人相授,王郭二人便前往華蓋山尋師。路途中二仙所歷艱險不計其數,其曾「一地似可遊歷而無路可入,遂繞遍山徑,忽得路,方登臨其地」,這樣的經歷在《華蓋山三仙事實》中處處可得,以此可鑒王郭二位祖師的道心何等堅定。待二人在華蓋山尋得真師后,得授三五飛步之術與九一上清之法,二真習煉行持寒暑不息,由此也得到了浮丘公的進一步賞識,最終感召上仙下降接引二人升仙得道而去。

功行圓滿位列仙班

道教敬奉之神仙——不論是上古時期的先天大神,還是後天修真之仙——均離不開功行二字。從為帝王治國之師,到為百姓護家保安康的職能神,得道者各有功行流傳於世。上效祖師行跡,王郭二位真君在修道的過程中,也從來沒有隻偏執於自我修真。在去往華蓋山尋師的路上往往遇到百姓有難時,二仙都會施道法以相助,《華蓋山三仙事實》中記載了數次二仙為百姓祈晴禱雨的事迹。《太華蓋山三仙真君解冤滅罪度人心經》亦言「浮邱真君,王郭二仙,衛護眾生,保奏玉帝,改旱冬秋夏,散雨庇蔭豐年」。正是因為具有了積功累行的基礎,王郭二仙所以才能上升仙階,以得百姓香火供養。

上升仙階(資料圖)

《華蓋山三仙事實》中還記載了一次唐玄宗前往浮邱洞做投龍簡的儀式。其記載曰:

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李隆基,命是乙酉八月降誕,夙好道真,願蒙神仙長生之法。位忝君臨,不獲朝拜,謹令高士孫智良寶信簡投刺浮丘石室,以為金龍驛傳。

此段記敘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三仙信仰早在李隆基時期已經被國家主流信仰所認可,又或者是當朝皇帝基於崇道之情而對三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玄宗的投龍簡所傳達出來的美好願景,從側面說明三仙不單是以祈晴禱雨為主的職能神,而是可以和士大夫一族的政治理想聯繫到一起,是希求能夠入世、有為的。當然,這一切的背後仍然不離老君「清靜」「自然」的教誨。秉持出世、入世雙重理念的道教,以出世心為入世事、無為無不為的思辨理念為立足的基調,才真正是道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最大特點。

正是因為具有真功實行,所以三位真君才能獲得歷代皇帝的不斷加封,單單從浮丘公長達42個字的聖號中就可以看出三仙信仰曾在舉國上下中得到的重視程度。道教成仙歷程中尤為強調功行二字,只有建立在功行基礎上的修鍊,才是成道的催化劑。在此理論支撐下,宗教的自我修持與社會貢獻合二為一,成為一個普通凡人修鍊成上仙的必經之路和必備條件。對三仙功行的崇奉也恰恰說明道教所追求的安平泰才是百姓心中真正希求的美好社會藍圖。人們更願意以祖師行跡來激勵當下的自己去為了理想而付出,這大概就是一種宗教信仰所具有的最現實同時也是最終極的社會意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