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帶您遠離「亞健康

「亞健康」這個話題近幾年常常被很多人及很多場合提及並討論。這個日益被關注的詞語究竟是什麼概念?中醫中藥如何調治亞健康?下面就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亞健康」是現代醫學在20世紀末提出的一個新的醫學概念,是指機體雖沒有明確的疾病診斷,卻表現出疲勞頭暈、食欲不振、睡眠紊亂、情緒改變、易於感冒等活力降低、適應性減退的徵象,是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類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

中醫學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並主張「治未病」的思想。所謂健康,是人與自然及社會之間的陰陽平衡,而「未病」其實就是現代社會所說的亞健康,也就是人體的陰陽失衡。因此,調和陰陽,遵循天地陰陽四時的變化規律,保持心情平靜,氣血和暢是遠離亞健康的關鍵。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Advertisements

1、起居有規律。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四季早睡,春夏早起、秋冬晚起,不可熬夜過勞。此外,掌握運用好「春捂秋凍」,及時合理增減衣服。

2、學會養心。平素循《內經》「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法,養成平和冷靜的處事方式,不躁動、少焦慮。

3、經常運動。宜選擇動靜結合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保健操等,以柔緩為主,剛柔相濟,以防過勞傷陽氣。

4、經常按揉百會、氣海、關元、湧泉、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等保健穴位,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強身健體、扶正抗邪的目的。

5、注重合理的膳食調養,因人而異。氣虛者常見乏力、氣短、自汗出、易感冒等表現,飲食宜以甘溫之品為主,可食用大棗、黃芪、小米、燕麥、山藥、栗子、花生、蜂蜜、雞蛋等;陽虛者常見倦怠頭暈、畏寒肢冷等癥狀,可食用羊肉、核桃、花椒、桂皮、蔥姜等溫養之品;陰虛者常出現煩熱盜汗、心悸失眠等癥狀,應適當進補甘涼滋潤的葯食,如梨、百合、大米、銀耳、枸杞、麥冬、太子參、葡萄乾等。若出現食欲不振、肢體沉倦等脾虛濕盛表現,可多食用冬瓜、山楂、陳皮、茯苓、薏苡仁、蓮子、紅小豆、木瓜等健脾化濕之品;血虛致心煩失眠者,可適當食用酸棗仁、龍眼肉(桂圓)、阿膠、當歸、雞蛋、蓮子心等。

Advertisements

總之,造成亞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置之不理任其發展,日久將可能進展為某種疾病。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在虛弱的時候,外邪容易趁虛而入,所以亞健康狀態往往是疾病的前兆。本著「治未病」的原則,我們應提高防病意識,平素注意調陰陽、和氣血,注重養生保健,善於應用中醫藥傳統保健知識武裝自己,遠離亞健康,使身心達到健康狀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