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覺得中國窮?印度種姓階層之殤!

談到我國的鄰邦印度,在大多數眼中,都會覺得他們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之前有網友在網路上爆料,有些印度人覺得中國很窮。中國網友聽到這些,不能淡定了,西方列強發聲是嫉妒中國的高速發展,印度有何資格?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其實,印度也有富人,只不過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下,貧富差距太大,富人是高階級的種姓階層,他們對低階級的種姓人群,除了蔑視就是無情的嘲諷。他們的觀念里,中國還停留在50年代,也是他們下階層的「賤民」,很多印度低階層的「賤民」看到高階層的奢華,自我的認為,中國人民的生活和他們一樣貧苦,印度的經濟應該遠超中國,不然富人的生活,怎麼會這麼奢華!

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已久,種姓階級制度雖然已經廢除,但是,階層心理的烙印卻沒有廢除。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最高的社會階層,主要是僧侶貴族,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而賤民階層,是除上述4個等級之外的「第五大種姓」,也稱「達利特」(在梵語里是「受壓迫者」的意思),是印度最底層的一級,地位最低,最受歧視。

印度的Gidla寫了一本書叫《大象群里的螞蟻》。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本書「用理性的文字深刻尖銳地揭示了印度的種族歧視、種族隔離和階層固化是如何貫穿整個20世紀並延續至今的」。評論員角谷美智子在文章中寫道,Gidla的家庭故事反映了這種古老的「偏見」是如何在現代印度延續,而那些被剝奪了權利的「賤民」階層又是如何進行反抗的。

印度的高階種姓人群壟斷著經濟和文化,而低階級種姓卻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目前還有3億的印度人民背著「賤民」的包袱,在生活中飽受歧視。尤其是在印度的村鎮,大家都彼此認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社會角色和生活的地方。而「賤民」階層的人只能受其他階層奴隸,或者在社會中做一些被視為「下賤、骯髒」的活兒,並且不允許在村子里和大家一起生活。他們只能住在村子的邊緣地帶,不能進寺廟,不能靠近其他種族用的水源,也不能和其他階層一起用餐。他們一貧如洗,飽受飢餓的困擾,一個蘋果在他們看來都極為珍貴。這種種姓制度世代沿襲,不易更改。

印度的富人,雖然說貧民窟里的人都很窮,但是在富人區,女孩們的日常生活卻像每天都在過節,與貧民窖的女孩完全相反,這讓大多數印度窮人認為,印度的經濟遠超中國。不然富人的生活,怎麼會這麼奢華!

很多人說印度女孩的地位很低,自己的一生都受到各種束縛。甚至連自己的自由都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其實這些不幸多半是發生在平民窟女孩的身上,富人區的女孩就不一樣了,晚上女孩還有著豐富的夜生活,大口喝酒、唱歌,遠沒有貧民窖那麼多規矩。

一個富豪的婚禮現場,因為家裡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好。這一場婚禮的成本可以說是很高了,這個土豪他,設宴3天,豪斥1.3億辦婚禮,現場珠光寶氣。即使在中國,這個場面估計也很難見到吧?

之前很多人都在吐槽印度的火車,估計你那時候還沒見到印度富人坐的火車。看看車廂內的各種裝修,你會發現這種火車和一些高級的餐廳都相差無幾了,就是不知道速度比中國的高鐵快不快!

很多印度最底層階級的人,一輩子沒有機會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仰望富人的同時,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導致自我認識不清,偏執的認為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的境遇和他們一樣,在對高階級種姓的「羨慕、嫉妒、恨」的同時,也自我良好的認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不如印度富裕,他們認命認為「這就是命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