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泥塑彩繪雍正帝坐像

故宮文物編號:故〇〇〇〇〇九三七

參 考 號:鹹一〇二

底賬名稱:胤禛泥坐像

文物級別:一級乙

文物來源:清宮舊藏

●塑像中雍正帝所穿吉服袍為香色,四開裾,馬蹄袖端,下擺加金彩繪海水江崖紋,紋樣中平水占絕大部分,彩雲僅見雲頭,不見雲腳立水,符合清代中早期特點。其上浮現螺、傘等物略能辨識,或為八吉祥紋樣,前襟被遮擋處隱約可見龍紋。袍外套褂,戴月白色硬領。褂石青色,對襟,裾四開,平袖端,胸背兩肩綴江崖海水彩雲紋圓補四枚。補中山崖作湖石形,以石青繪製;周圍環繞海水,以石綠畫波浪,勾以金線,白粉作浪花,呈現出似青綠山水畫般金碧交輝的效果。湖石上繪大靈芝雲紋一朵,僅以金線勾出圖案,不作彩色,周圍填以各色靈芝流雲,金彩並用。畫面整體動靜對比強烈,色彩飽滿醒目,金彩輝映,表現出緙絲織物一般平面化、圖案化的裝飾美。

Advertisements

◎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寬一四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像塑雍正帝,白面高顴,細目微須,身穿袍褂,頭戴冬冠,腳蹬皂靴,手執如意,正襟危坐於圈椅之上,面目清俊,姿態安詳。

◎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寬一四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按清代制度,凡制服皆有袍有褂,袞服或端罩配禮服袍(朝袍)或吉服袍;常服(常服並非字面上「平常衣服」的意思,其意與今日所言「常禮服」似乎更為接近,與作為「平常衣服」的坎肩、斗篷、小帽等便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褂配常服袍;行服褂配行服袍。塑像所著內袍四開裾,馬蹄袖端,裝飾有海水江崖紋,屬吉服袍無疑,而所套穿外褂,綴四團補子。清代能綴四團補子的外褂,只有皇帝袞服、皇子龍褂和親王郡王的補服幾種,然而所綴補子皆為四團龍補(以正龍、行龍等紋樣的組合來區別等級),綴四團無龍補子的外褂並不在制度之內,所以從所穿外褂的角度來說難以辨別像主此時的身份,所以只能從所搭配的冬冠入手。所戴之冠,檐上仰,上綴長出帽檐的朱緯,紅絨結頂,帽檐兩旁垂帶交於項下。所謂紅絨結頂,就是以紅絨線編的算盤結作為帽頂,形式、材質看似簡單,但在清代這種以紅絨結為頂的冠帽只有皇帝常服冠、行服冠,皇子吉服冠幾種,親王、郡王、貝勒這些人中只有得賜者才能使用,等級特別高。考慮到塑像身著吉服袍,相應所戴冠帽應為吉服冠,而只有皇子吉服冠以紅絨結為頂,則塑此像時,胤禛或還為皇子(胤禛為貝勒、親王時,是否得賜戴紅絨結頂待查),尚未登基。

Advertisements

◎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寬一四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此像原是作為雍和宮綏成殿中金塔的裝藏,隱秘地收藏在塔座蓋板之下。后因同治元年綏成殿失火而被發現,除此像外還有「繪像三軸、前朝宮裝像十二張、冊頁一匣,又冊頁二頁、畫稿二張」一同被收藏在此處。塑像和畫像隨即被放置在雍和宮正殿供奉,塑像至遲於同治二年又被轉移到景山壽皇殿。壽皇殿位於景山北,是清代皇室供奉歷代皇帝肖像、遺物的地方,至民國時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壽皇殿內文物,此像依然陳設於壽皇殿雍正帝龕中。經由此次清點,此尊彩繪泥塑雍正帝坐像終於正式成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由於屢經遷移,幾易藏地,此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之前便有破損並經修復,然而圄於時代、技術的限制,塑像「兩手粘修后,方向改變,如意本橫膝上,左手執如意,右手撫如意柄」,只能「待再修糾正」了。(林姝《故宮收藏與檔案所見雍正皇帝(之一)—原藏雍和宮金塔內的胤禛塑像》,《紫禁城》二〇一二年第六期)

◎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寬一四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此像塑造技巧高超,人物傳神,比例和度,尤其精細嚴謹處,令人讚歎,諸多細節纖毫畢現(塑像所附屬的圈椅、腳踏、冠帽、如意等皆為原材料同比例縮小之物,一些極微小的細節如袍褂之間顯露出來的由內系吉服帶上垂下來的帉、吉服內套穿的襯衣等,都通過原材料或泥塑模擬表現出來),精工之極,匠思之巧,實俗手難以夢見。

經故宮博物院專家楊伯達、步連生、唐蘭鑒定:「根據雍正畫像看,塑像極神似……定為一級乙。」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年9月刊《鎮院之寶 泥塑彩繪雍正帝坐像》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海外遺珠:堪薩斯的「中國廟宇」,歷史難回味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