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老人看孩子與老人看育兒觀有區別,該怎麼辦?如何和老人相處

現在社會現象是家裡基本上只有一個孩子,再加上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不得不出去上班。那孩子怎麼辦?這個時候不得不將老人家請出來照顧孩子,老人們自然覺得自己有過來人的經驗,帶小孩是小菜一碟的事情啦!

令人擔心的是,老人的育兒觀念存在著很多的誤區,不當地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傷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隔代育兒之老人最應該糾正的育兒方法。

往往好多人覺得下面做法是正確的,您可以看一下再說,看下是否贊成下面的方法

1:孩子不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說明沒禮貌;

2:孩子喜歡拿各種小東西摸索,說明不老實;

如果你回答的是「贊成」,那麼說明你根本不了解孩子,很有可能也不知如何教育孩子。

下面就讓我們回想一下老人在帶孩子過程中,是否出現過以下這種場面呢?

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以下常見的案例

案例一:不問原因,撇清孩子的因素

寶寶在玩球,跑著一不小心就磕到了桌子上,寶寶立刻哇哇大哭!奶奶看到情況之後就立馬用手狠狠的打了桌子以下,嘴裡還對寶寶說著「別哭,奶奶打它,都是它把你碰到了。」奶奶一邊說,一邊撫摸著寶寶磕到的地方,一會孩子就不哭了。

把原因歸結到「桌子」等物件上,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這不是我的錯,是別人的錯,我不必為這個錯誤負責。這樣做看似問題得到解決,實則後果很嚴重:以後再出錯,孩子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或與之相關的物件上。

正確的做法是

找到方法。建議老人不要先去指責別人,先搞清楚寶寶是怎樣碰到桌子的,找到原因之後,再告訴他方法,讓他清楚地知道如何避免被桌子磕到。

案例二: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

貝貝和奶奶在廣場玩,遇到了鄰居小美,奶奶便趕緊鼓動貝貝說:「貝貝,快叫阿姨。」子軒抬頭看了看沒有叫,接著又羞澀地低下了頭。奶奶見此情況很生氣,便當眾教育他:「怎麼連人都不叫,這孩子太沒禮貌了。」

其實,當眾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一種羞辱。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有面子來保護,如果當眾教育孩子,孩子會覺得面子掃地,毫無尊嚴可言,讓孩子丟失自信心和自尊心。

正確的做法是

悄悄的跟孩子說,不要當眾說孩子的不是,把孩子帶到沒有外人的地方,問孩子不叫的原因是什麼,耐心聽孩子的心裡話。問出不叫的原因,再試圖通過其他方式引導孩子去改正。

案例三:在孩子正專註的時候打斷孩子

有一次寶寶在玩積木,可是到了吃飯的時間,奶奶說別玩了,趕緊過來吃飯,不然該不長個了;

再有就是寶寶在專心的玩弄著給她買的兒童書,奶奶突然打斷說是不是該尿了,然後就把寶寶抱在兒童坐便上,但是寶寶手裡還一直拿著那本書。

在孩子專心玩的時候,家長打斷孩子也是經常發生的。專註力越持久越好,而老人總是不知不覺間破壞了孩子的專註,很可能會造成做事不專註。

正確的做法是:

學會等待,不隨意打斷孩子。可以在孩子玩之前定一個規則,寶寶一旦開始了自己的事情,大人就不應該隨意打斷他。

案例四:阻止孩子,不讓孩子嘗試新事物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經常出現比如

寶寶,你跑那麼快乾什麼,趕緊下來,別摔著;

寶寶別碰,這種東西咬人;

孩子天生是最大膽、最勇敢的,他們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危而阻止孩子,可能會造成孩子,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失去好奇心、失去求知的慾望

正確的做法是:

盡量讓孩子去嘗試。但是家長一定要陪在身邊,隨時估測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好預防準備和挽救措施,將危險係數降低到最小。

與老人育兒觀念發生衝突該怎麼辦?

1:藉助權威知識,間接改變老人觀念;

2:暗渡陳倉,減少老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3:換位思考:理解老人的辛苦,看得到他們做出的努力,付出辛勤勞動,並說出你對他們的感激。

總結:年輕父母在教養觀念和方式上,總會與老人發生分歧。發現老人在某些方面的做法不妥,比起費盡口舌地與他們爭高低,我更願意在行動上當個救火員,及時把負面作用降到最低。年輕人工作再忙,也不能把教養的擔子都推給老人,然後又抱怨老人家帶得不好,父母始終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陪伴。

如果覺得以上的文章內容分享有意義,記得點贊小編,關注小編。

現在您家裡是誰在看待孩子呢? (單選)
0
0%
父母看管
0
0%
自己帶孩子
0
0%
保姆看管孩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