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他留傳的作品多讓世人愛慕和傳誦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其一:《山石》

詩題目雖為山石,然而卻不是詠物詩而是詩人游洛陽惠林寺的記游詩只是以詩開頭為題目,按行程順序,寫了自己從黃昏入寺到次日離寺的過程對深山古寺的幽靜美麗進行了細緻生動的描繪,展現了他對世界,自然,和美的嚮往和熱愛!

Advertisements

其二:《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首詩以接近散文的筆法,古樸的語言,直陳其事,不用譬喻,不用寄託,主客互相吟誦詩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共訴,洒脫疏放,別具一格。詩里寫了張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題為「贈張功曹」,卻沒有以「我歌」作為描寫的重點,而是反客為主,把「君歌」作為主要內容,借張署之口,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自己的塊壘不平。

其二:《夜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詩歌,是客觀的現實生活在詩人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由於客觀現實和詩人境遇的不同,詩歌的藝術風格也有變化。《衡岳》和《山石》雖是出自同一手筆,且是同類題材的作品,但兩者風格明顯有別。《山石》寫得清麗飄逸,而此詩則寫得凝鍊典重.詩人通過仰望衡岳諸峰、謁祭衡岳廟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廟寺高閣等情況的敘寫,抒發個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為自己投身蠻荒之地終於活著北歸而慶幸,一方面對仕途坎坷表示憤懣不平,實際上也是對最高統治者的一種抗議。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