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無毒無副作用?是時候談談關於中藥毒性的3大認知誤區了

關於中藥毒性和安全性的認識,歷來存在很多誤區,其中有3大誤區最為常見,快來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

誤區1:中藥總說自己安全無毒副作用,你們不做科學實驗,根本不知道有沒有毒!

這種說法是我聽到了關於中藥毒性問題的最流行說法,很多醫學同行持有這種觀念,他們認為中藥沒有經過現代醫學科學的驗證性研究,所以不能說是無毒。但是,很抱歉,這種觀念有問題。問題在哪呢?問題在於,誰告訴你中藥總說自己安全無毒了?

我們反覆強調,中藥從誕生起就具有識毒用毒的意識。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就是按照毒性進行藥物分類的,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葯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例如人蔘、甘草、地黃、大棗等;「中品葯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例如當歸、黃連、麻黃、黃芩等;「下品葯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由此可知,中藥學關於藥物毒性的認識非常清晰,哪些藥物有毒,有毒的藥物能幹什麼,需要注意什麼,都寫的很清楚。所以,中藥關於自己毒性的認識很到位,只是現在很多人放著中藥學現成的毒性理論不了解和挖掘,非要讓現代醫學科學點頭才算數。

Advertisements

我們不反對採用現代醫學科學方法研究中藥,但是前提必須是首先掌握傳統的中藥毒性認知。

神農本草經

誤區2:中藥就是一些花花草草,老祖宗吃了幾千年了,肯定沒有毒,放心吃吧。

這種說法也是比較常見的,很多老百姓持有這種觀點,認為中藥基本上絕對無毒副作用。實際上,這種觀念也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原因在於,中藥的範圍很寬,葯食同源的大棗和山藥叫中藥,礦物質地的硃砂和雄黃也叫中藥,老祖宗在長期飲食健康摸索中,發現了有些東西無毒可以吃,有些東西有毒不能吃,另外一些東西則因其屬性而具有治病救人的潛在藥物特徵。所以,從中藥誕生起,就有毒性概念,就有毒性強弱的分別。

實際上,與毒性相比,中藥更強調「偏性」。什麼意思呢?生病的人,自身機體就會出現偏頗,而中藥具有偏性,以中藥的偏性來糾正機體出現的偏頗,這就是「以偏糾偏」的思想。當然,具體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操作是更為複雜的理論,但是其本質就是「以偏糾偏」。正因為這樣,所以中藥強調對證用藥,因為如果不對證,可能這種糾偏的方向就有問題,就會產生副作用。同時,中藥強調隨證停葯,證候消失了,藥物治療方案就需要變化了,而不是不顧一切的一吃幾年。

Advertisements

因此,中藥的確是花花草草,老祖宗也確實吃了幾千年,但首先藥物的炮製準確到位,其次,他們是在該吃的時候吃,該停的時候停,不對證的人不吃,這樣才能保證最大的有效性和最小的安全風險

誤區3:千萬不能吃有毒中藥,一點也不能吃!

這也是很流行的說法,認為有毒中藥吃一點都不行。實際上,讀懂了前面兩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夠理解這一點。因為中藥是講究偏性的,而有些中藥偏性大,有些中藥偏性小。偏性大到一定程度就是毒性,偏性小到一定程度就是葯食同源。所有中藥的偏性都是在這個區間里分佈。由於具有不同的偏性,所以適合不同中藥治療的病證特徵也不一樣。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疾病,偏性小的中藥的治療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偏性比較大的中藥來治療。也就是說,要對於特定病情特徵的患者,才可以應用偏性比較大的中藥或毒性中藥,用的好的話,具有超預期的治療效果。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像砒霜這樣的劇毒中藥,用的好的話,也可以在白血病這種癌症的治療上發揮超預期的作用。像漢防己這種含馬兜鈴酸的有毒中藥,才可以被當做藥用植物來尋找抗埃博拉病毒的候選藥物。

具體到老百姓日常選用中藥時,一定要注意,毒性中藥和含毒性飲片的中成藥不是不能用,而是對於這種偏性很強的中藥,應該用於特定病情的患者,採取合理的用法用量才對。如果你沒什麼事,自己想保健式地吃一吃,還是算了吧。

【小金藥師說葯事】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