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為何最缺人才

一說到三國,往往最敬佩的就是劉備,你看看人家以前是個賣草鞋的,居然靠著自己的百折不撓,依靠關羽張飛諸葛亮,與曹操孫權鼎足三分,實在是人中翹楚。乍一看,三國劉備人才濟濟,個個都是能挑大樑的,尤其是經過羅貫中先生的加工,蜀漢文臣武將,要麼熟讀兵書,要麼在戰場上萬人敵。不過透過歷史的煙雲你再看,三國裡面其實人才最貧乏的還是劉備。

不要看小說,諸葛亮前算五百年,后推八百載。那是騙人的,事實上諸葛亮沒有那本事,既不能呼風喚雨,也不能撒豆成兵,他的錦囊妙計也僅僅在小說中用用,在現實生活中,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有待於商榷。至於關羽的驕傲、張飛的魯莽我們也能看到,所謂萬人敵,哪個國家都有。至於曹魏,似乎更多。

Advertisements

那麼為什麼蜀漢最缺人才?

其一,劉備雖說是「孝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是到了東漢末年,他的家世已完全衰落下去。劉備從小喪父,家庭無以為資,僅靠「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蜀志·先主傳》)。他的家世根本不能與袁紹、曹操相提並論。因此,劉備縱「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望不隆,而士之歸也寡』協。他的家世影響到他的聲望,從而也就影響到他對人才的吸引。他的家世也影響到他在仕途上的進展。當時「二袁、曹操皆受命於靈帝之末,呂布、劉表亦拜爵王廷而出者,唯先主未受命也。」這也極大地限制了劉備勢力的擴展。劉備雖然起事並不晚.卻長期不得不寄人籬下,「因人以興,始因公孫瑣,繼因陶謙……」,直到赤壁之戰前,仍寄居於荊州劉表。由此可見,蜀缺乏人才與劉備家世的寒微有極大關係。

Advertisements

其次,當時宗族集團勢力的強大對取得人才也有很重要的關係。曹操和孫氏父子的起兵與他們勢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們的宗族。曹操的宗族子弟不但眾多,而且大都是能征慣戰之人,有些人完全可以擔任一方重鎮。曹操的從弟曹仁,聚集千餘人隨之起兵,從征袁術、呂布、張綉、袁紹,屢立戰功。曹操曾感慨地稱讚他說:「將軍真天人也!」赤壁之戰後,他長期駐守荊州,擔當防務蜀將關羽的任務。他智勇雙全,關羽圍攻樊城,他進行了有效的防守。當關羽遭吳偷襲而敗退時,他卻不派兵追趕,以便使吳蜀自相殘殺,增加吳蜀間的矛盾,這與旋即接到的曹操指令精神一致,可見他並非僅是一介武夫,論謀略應在關羽之上。曹操的從弟曹洪、同族子曹休、曹真都在曹操初起兵時相跟隨,在曹操與各軍事實力集團角逐中原過程中,都立有許多戰功。夏侯氏與曹氏世代姻親.夏侯淵即在曹操初起時,就隨之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曹操攻打漢中后,曾留夏侯淵擔當守衛漢中的任務。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劉備沒有兄弟,既沒有孫權那樣的背景,連叔伯大爺都沒有,一切只能靠自己的盟兄弟關羽張飛去張羅。

其三,地理位置的影響。曹操佔據中原,當時北方固然長期陷入戰亂狀態,許多人才流向它方.但多數人仍留在北方,曹操以汝、穎地區人才為其集團的核心就足以說明這一點。當時荊州是個太平的處所,「境內無事」,所以「關西、充、豫學士歸之者以千數。」可是初據荊州的劉表不但不善於用人,他的才具也很差。賈詡說他「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可見劉表據有一定人才,靠的是有利的地理位置。杜襲和繁欽的一段對話可以充分證實這一點,杜襲說:「吾所以與子俱來者,徒欲全身以待時耳,豈謂劉牧當為撥亂之主而規長者委身哉!」劉表是個庸才,可惜劉備雖然有本領,文人士大夫卻不看好。至於江東孫權,魯肅認為,「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可依此地「以觀時變」。(《吳志·魯肅傳》)孫策也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同上《孫討逆傳》)因此.眾多北方人才流入江東。張昭、周瑜、魯肅、諸葛謹、呂蒙等都是北方人,他們都在東漢末避亂於江東,後來皆成為孫昊的股脆之臣,為孫吳的立國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劉備一直到赤壁之戰前,總是寄人籬下,無立錐之地。

其四,另外和曹操的唯才是舉相比,劉備任人唯親。任用關羽,結果慘敗。,劉備之所以把荊州重任交給關羽,就是因為他同關羽「恩若兄弟」,對其他人的信任遠不如關羽。王夫之說:「關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而卒至於敗亡,昭烈之驕之也,私之也,非將將之道也……先主之入蜀也,率武侯、張、趙以行,而留關羽守江陵,以羽之可信而有勇。夫與吳在離合之間,而恃篤信乎我以矜勇者,可使居二國之間乎?定孫劉之交者武侯也,有事於曹,而不得復開釁於吳。為先主計,莫如留武侯率雲與飛以守江陵……然而終用羽者,以同起之恩私。」這個分析是中肯的。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孟達進攻上庸時,劉備派他督孟達軍,他欺凌孟達,逼得孟達投降了曹魏。劉琰亦因與劉備有宗族關係,劉備即「厚親待之」,委以重任。劉琰自恃是劉備宗族,盛氣凌人,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蜀志·劉琰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