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頸動脈斑塊」該怎麼辦?

近年來,很多人在體檢以後發現「頸動脈斑塊形成」,在網上了解相關情況后惶惶不可終日,跑來問我「還有救嗎?要怎麼辦?」

頸動脈斑塊是由於頭頸部血管粥樣硬化引起的一種病理改變,其發展階段包括:脂紋期、纖維斑塊期、粥樣斑塊形成期、繼發性病變(斑塊內出血、破裂、血栓、鈣化)。

頸動脈斑塊在沒有癥狀的時候沒有什麼危險性,但如果任由發展,可能會造成短暫腦缺血發作或腔隙性腦梗塞,甚至引發嚴重的腦卒中,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頸動脈斑塊的發生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有著直接關係,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加重。對於患者而言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發現以後應該及時就診,通過進一步檢查(如磁共振易損斑塊診斷MR-VPD項目)確認其風險,對症處理。

Advertisements

有的患者在就診的時候后詢問:醫生,是不斑塊越大問題越大?事實上,斑塊大小並不是有效的診斷依據,斑塊穩定性(也就是易損斑塊)才是引發腦卒中的極高危因素。舉個例子,如果患者斑塊不穩定,斑塊即使很小,也容易脫落,直接或繼發阻塞血管,造成卒中。

頸動脈硬化性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生活方式的改變主要針對病情較輕的患者;藥物治療則是通過使用他汀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控制病情發展。

如果患者存在手術指征的話,臨床上可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最常使用有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主要是通過切除造成頸動脈狹窄的粥樣斑塊,有效恢復頸動脈血流和預防腦卒中的發生。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則是將導管放置入股動脈並輸送到狹窄部位,選准位置后球囊擴張再安置支架,來完成對頸動脈硬化狹窄部位的擴張成型,順性行血流再建,改善恢復大腦血流的供應。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屬於微創手術,創傷小、療效確切、操作簡單、可重複操作併發症較低,深受患者和醫生的好評。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