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胃」健康,我們和元宵有個約定!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是由來已久的習俗。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或元宵),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

轉眼又到元宵節,伴著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不知此刻的您是否開始懷念湯圓(或元宵)的味道了?

聰明的您看了以上內容,一定以為小編要講糖尿病患者吃元宵注意事項。恭喜您,沒猜對!上面只是給糖友們提個醒,我們要說的其實是這個~~有些人認為湯圓(或元宵)不好消化,還是不吃了吧。那麼,糯米類食品就真的那麼難以消化嗎?

我們是怎麼消化的?

人體內的消化分為機械消化和化學消化。牙齒的咀嚼、腸胃的蠕動就屬於機械消化,機械消化就像一台碎紙機,將我們吃下去的東西變成小碎片。化學消化主要是體內各種消化酶的消化作用,這些消化酶就像裝有自動識別系統的「剪刀」,在自動識別出自己可作用的對象后,按照一定的規則將小碎片剪切成更小的片段。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進行。小腸就像是不同類型的篩子組成的過濾系統,篩孔很小,一般情況下,只有可以通過篩孔的物質才能夠被人體吸收,進而被人體利用。因此是否容易被分解成能通過「篩孔」的物質,決定了一種食物是否容易消化吸收。

Advertisements

糯米比大米更難消化嗎?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含量約75%-77%,且以支鏈澱粉為主,含量較大米高。澱粉通常分為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經過牙齒的咀嚼、腸胃的蠕動,糯米中的澱粉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進而剪斷葡萄糖之間的連接。然而,人體中的澱粉酶剪斷直鏈澱粉的能力高於剪短支鏈澱粉的能力,因此含支鏈澱粉多的糯米進入小腸的「篩孔」就沒那麼容易,這也是為什麼進食多量糯米後會覺得不消化。

冷糯米更難消化嗎?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冷糯米更加難以消化呢?在有水的情況下,經過加熱的澱粉會溶脹、分裂形成均勻的糊狀溶液,這個特性稱為澱粉的糊化。澱粉的糊化可以大大改變甚至破壞食物中澱粉的團粒結構,有助於消化。糯米食品以糯米粉為主要原料,支鏈澱粉含量高,加水量少。在水中加熱的時候,支鏈澱粉可形成透明的、高黏度的溶液,黏度很大,所以口感軟爛。冷卻的時候,支鏈澱粉會很快地相互「糾纏」形成比較緻密的結構,黏性和韌性增大,機械消化不能很好地進行,進而影響消化酶「剪刀」效力的發揮。這就是為什麼熱湯圓吃起來軟糯可口,但放涼以後,不僅覺得嚼勁增大,消化它也不那麼容易了。

Advertisements

吃元宵,遇問題,莫驚慌

看了以上內容,我們應該發現,元宵作為糯米類食品由於含有更多的支鏈澱粉成分,相比大米確實難以消化,因此有慢性胃病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最好少吃。另外,冷元宵中支鏈澱粉可形成難以消化的團塊結構,因此,如果元宵冷了,最好還是別怕麻煩,加熱后再進食。

那麼,萬一進食元宵后出現了消化不良的表現應該怎麼辦呢?如果休息不能好轉,可能就要選擇藥物治療了。以腹部灼熱、反酸為主要表現的,應服用抑酸葯。而以腹部飽脹為主要表現者,應服用促胃腸動力藥物。另外,還可以服用消化酶製劑作為輔助用藥。當然,如果癥狀比較重,且合併其他疾病,或者反覆出現消化不良癥狀者,還是應該儘早到正規醫院就診。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元宵,竟然有這麼多學問。此處必須有掌聲~

小編值此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祝您吃好元宵,猜對燈謎,盡賞花燈!與家人過一個愉快而健康的上元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