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有副作用,中藥就沒有副作用嗎?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良藥苦口。

那麼問題來了?藥物又是何物?有人會說,治療疾病的東西唄!

從西醫角度而言,藥物的概念更加寬泛。藥物(drug)是指可以改變或查明機體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狀態,可用以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化學物質。

也就是說,除了治療疾病,藥物還是一個「偵察兵」,可以查明機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可以診斷疾病。

除了診斷疾病,藥物還可以預防疫病的發生。

藥物的作用機制複雜,已知的藥物作用機制涉及受體、酶、離子通道、核酸、載體、免疫系統、基因等。有些藥物通過其理化作用(如抗酸葯)或補充機體所缺乏的物質發揮作用。

是葯三分毒,是葯還是毒?

遺憾的告訴大家,藥物和毒物之間並無嚴格界限。正所謂「萬物皆有毒,只是劑量足。」毒物是指在較小劑量即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損害人體健康的化學物質,任何藥物劑量過大都可產生毒性反應。

Advertisements

古龍的經典作品《絕代雙驕》的最初情節,花月奴與江楓之子,本名江小魚,人稱小魚兒,由惡人谷的十大惡人中的數位惡人所收養,常自詡為「天下第一聰明人」。

聰明的小魚兒從小就在葯缸裡面泡大,在百餘種草藥長期浸泡下,小魚兒沒有被泡「水腫」,還變得百毒不侵。小時的我看到這裡其實也是滿心希望自己能在這樣神奇的葯缸中長大的。

但是現在我們應該知道的是:話要少說,葯也要少吃。

不管是西藥,還是中藥,都是有不良反應的。

凡與用藥目的無關,並為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統稱為藥物不良反應。多數不良反應是藥物固有的效應,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預知的,但不一定能夠避免。

少數較嚴重的不良反應較難恢復,稱為葯源性疾病,例如慶大黴素引起的神經性耳聾。

Advertisements

其中的副反應:大都數藥物不夠「專一」,由於選擇性低,藥理效應涉及多個器官,當某一效應用作治療目的時,其他效應就成為副反應,通常也稱為副作用。

例如,阿托品用於解除胃腸痙攣時,可引起口乾、心悸、便秘等副反應。

不好的消息就是副反應是在治療劑量下發生的,是藥物本身固有的作用,防不勝防。好消息就是多數副反應較輕微並可以預料。

毒性反應是指在劑量過大或藥物在體內蓄積過多時發生的危害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

毒性反應一般是可以預知的,應該避免發生。急性毒性多損害循環、呼吸及神經系統功能,慢性毒性多損害肝、腎、骨髓、內分泌等功能。

致癌、致畸和致突變反應也屬於慢性毒性範疇。

雖然韓信用兵,多多益善。但是藥物的應用可不是「多多益善」。企圖通過增加劑量或延長療程以達到治療目的,其有效性是有限度的,同時應考慮到過量用藥的危險性。

說完西藥,再說中藥。很多人錯誤的以為,西藥的毒性大,盡量不吃或者少吃。中藥取自天然,吃吃更健康,可以隨意吃。

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共收載有毒中藥材 72 種,約佔其收載品種的 13.1%。其中大毒中藥 10 種,有毒中藥38 種,小毒中藥 24 種。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馬兜鈴酸」為腎毒素,能造成腎小管大量喪失,導致腎衰竭,病情嚴重者需要進行終身血液透析治療或者腎移植。

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主要有馬兜鈴、關木通、天仙藤、防己、細辛等;中成藥包括龍膽瀉肝丸、八正散、排石顆粒、冠心蘇合丸等。

除了導致腎毒性,中藥也會有肝臟損傷作用、致癌作用、中樞神經損害作用和血液系統毒副作用等。

總結一下,花開分兩面,葯在佛魔間。能治病的藥物也多多少少會有傷害身體的一面。生病了,建議您選擇正規的醫院接受診治,合理用藥,關注藥物的不良反應。避免自己私自用藥、不迷信偏方和不在非正規的渠道購葯。

參考文獻:1、《藥理學》第8版,主編楊寶峰。

(本文為原創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不做商業用途,更多科普文章,您還可以關注公眾號:付虹大夫!健康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做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治療及建議,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